什么时候入伏第一天 入伏首日何时

小编

夏日炎炎,伏天将至。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伏天,而伏天的开始,便是那“入伏第一天”,又称“入伏首日”。这一天,不仅标志着炎热夏日的正式来临,也寓意着一年中气温最高、雨水最多的季节即将到来。入伏首日究竟何时到来呢?

入伏的由来

入伏,是我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黄帝内经》记载:“夏至三庚为伏。”也就是说,从夏至日起,每过一个庚日,便进入一个“伏天”。而入伏首日,便是第一个庚日。这个“庚”是十天干中的第七位,代表十天干循环的第七天。入伏首日又被称为“初伏”。

入伏首日的确定

如何确定入伏首日呢?其实,这需要结合农历和阳历来计算。以2023年为例,夏至在6月21日,而第一个庚日则是在6月28日。2023年的入伏首日为6月28日。

需要注意的是,每年入伏首日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因为农历和阳历的换算关系会有所变动。通常情况下,入伏首日会在夏至后的第10天左右。

入伏首日的气候特点

入伏首日,气温逐渐攀升,空气湿度增大,人们常常感到燥热难耐。天气炎热,雨水增多,是我国一年中天气最为复杂多变的时期。

1. 气温升高:入伏首日,气温往往超过30℃,部分地区甚至超过35℃。人们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要注意防暑降温。

2. 湿度增大:入伏首日,空气湿度逐渐增大,人们会感到闷热、潮湿。在这样的天气里,空调、电扇等电器成为必不可少的消暑工具。

3. 雨水增多:入伏首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雨季。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也容易引发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

入伏首日的习俗

1. 吃三鲜:入伏首日,部分地区有吃三鲜的习俗。三鲜通常指的是海鲜、蔬菜和水果,寓意着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能够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2. 睡凉席:入伏首日,气温升高,人们会选择睡凉席来降低体温。还有一些地区有在凉席上撒清凉油的习俗,以驱赶蚊虫。

什么时候入伏第一天 入伏首日何时

3. 洗冷水澡:入伏首日,气温较高,人们会选择洗冷水澡来消暑降温。但需要注意的是,冷水澡不宜过度,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如何应对入伏首日的天气

1. 注意防晒:入伏首日,紫外线较强,人们外出时要注意防晒,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

2. 补充水分: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脱水,因此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以防中暑。

3. 饮食调理:入伏首日,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4. 保持通风:室内要保持通风,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入伏首日是炎热夏日的开始,我们要做好应对高温天气的准备,度过一个凉爽、舒适的夏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