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晚上为什么要守到12点 过年除夕的传说

小编

夜幕低垂,万家灯火渐次亮起,除夕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会守到午夜12点,这背后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深厚的文化意义。

守岁习俗的起源

“守岁”,又称“守夜”,源于古代的“岁终守岁”习俗。据《礼记》记载,古人认为岁终之时,百鬼夜行,人需守夜以驱邪避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辞旧迎新的庆祝活动。

除夕夜十二点的传说

关于除夕夜守到12点的传说,流传最广的要数“年兽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名为“年兽”。它每隔365天就会从深山中出现,危害人间。人们为了躲避“年兽”,只能选择在除夕夜躲在家中,直到午夜12点“年兽”离开。

除夕夜守岁的意义

1. 驱邪避凶:守岁习俗源于驱邪避凶的初衷,人们相信在除夕夜守到12点,可以防止邪恶势力侵扰,保佑家人平安。

2. 团圆祈福:除夕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守到12点意味着团圆的时刻更长,家人可以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幸福安康。

3. 传承文化:守岁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习俗,人们传承着对祖先的尊敬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除夕夜守岁的习俗

1. 贴春联: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寓意着辞旧迎新,祈求新的一年好运连连。

2. 放鞭炮:放鞭炮是除夕夜的传统习俗,用以驱散邪恶,迎接新的一年。

3.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头戏,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共度佳节。

4. 守岁:家人守到午夜12点,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守岁习俗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守岁习俗也在不断演变。如今,人们不再局限于在家中守岁,而是选择外出旅游、聚会等方式庆祝新年。

除夕晚上为什么要守到12点 过年除夕的传说

守岁习俗的启示

守岁习俗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它告诉我们,要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

除夕夜守到12点,这一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愿。让我们共同传承这一传统,迎接新的一年,愿家家户户幸福安康,团圆美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