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跟人说不出多少话,还要跟人开玩笑也很勉强,这也是八字内向的人常常动到叹气的日常。其实内向性格根本不是病,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合自己的沟通方式。
性格定型误解多
社会总认为外向人才是正常的,其实内向者的大脑处理信息速度比外向者快三倍。神经科学说,内向者的杏仁核特别发达,所以容易对身边的细微变化更加敏感。但是这个特性反而被人误解成“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自我调整三部曲
改变认知:记住“不说话不代表不会说话”,有位心理学家说,内向者平均每分钟脑袋转10个主题,但是要等到自己准备好才肯出来说。
时间管理:和人约过来,先定一个时限,譬如“这次先聊30分钟,之后去茶餐厅喝茶”。这个方法可以减少压力。
能量补充:每跟人说半天话,回家一定要有独处时间,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甚至是看回电视剧,帮自己充电。
破冰技巧要实用
观察法:看见别人带了手提袋,可以问“这个袋子是日本版的吗?我上次去东京见过类似款”
趣味法:带着零食出来,说“这盒巧克力是我妈妈自己做的,试试?”
团体法:参加小团体活动,譬如桌游局、手作群,人数不超过五个最适合
环境选择有门道
避开大堂用餐:去间有隔间的茶餐厅,或包场吃晚饭
不要去卡拉OK:改去听小型音乐会,带耳机听歌也是一种互动
活动挑选:参加需要专注的活动,比如书展、博物馆导赏,比派对好一些应付
长期关系要维系
建立共同频道:和密友定一个暗号,例如每周三晚上都听同一个podcast
默契养成:约起来,提前说好“不用逼我开玩笑说,我正在谈故事就好”
时间投资:重要的人,每个月固定安排一次深度谈话,每次至少半天
职场应对有妙招
提前准备:重要会议前写份讲稿,就算最后不读也好,心里会有底
善用文字:用WhatsApp传图片、表情包,比直接说话轻松很多
择时发言:不要硬争辩,等其他人说完再说,说话时记得微笑
心理建设最重要
接纳自己:记住“我是慢热型,但是聊完会聊得深入”
定义成功:自己定一个标准,例如“这个月和三位新朋友谈心”
找到榜样:留意社会上有成就的内向者,例如苹果公司创办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科技帮忙不可少
下载社交软件:用“Meetup”找小型活动,用“Bumble BFF”认识朋友
记录进度:用手机日记记下每次社交的感受,半年后会发现进步
语音练习:用语音输入法先打草稿,再慢慢学习口语化表达
家庭支持最关键
向家人讲明:“我不是不喜欢你,是需要时间调整情绪”
设立家庭规矩:例如晚餐时间不要问“有没有人跟你说话”
找家庭日:每个月安排一次全家人看电影,用电影代替日常闲聊
自我疗愈小方法
清晨对着镜子说:“我会很自然”
逃跑时带个小物件:例如石头或毛公仔,压力大时握住
设立安全说:“我需要5分钟,让我准备好”任何人都必须尊重
最后要记住,聊不到东西并不代表你不够好,可能是对方不够投入。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我们社会需要各种性格的人,正如餐厅需要甜点和主菜一样。下次遇到一个聊不出的朋友,干脆主动走过去说:“我知道你还没准备好,不如我请杯咖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