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十二个月节气口诀

小编

你知道这套八字十二个月节气口诀为何如此重要吗?它是数百年来岭南农民靠天吃饭的秘诀,我们一起拆解清楚。

一、口诀由来

这套口诀源自《黄帝内经》和《农政全书》,经过广东先人改编了三百多年。讲二十四节气和八字命理的关系,例如“春雨惊春清谷天”就是正月到四月的。

二、正月节气

正月的开头是“立春”,口诀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收工”。这个时节要准备播种,但广东天气反复,得记住“雨水有东北风,春耕要小心”的口诀。农家会在屋檐挂“春牛图”,用红线系着犁耙避邪。

三、二月节气

二月“惊蛰春分”最关键,口诀“惊蛰地气通,春分日影平”。这个月要种早稻,但要注意“春分雨水不断,秧田要排干”的要诀。广府人会吃“春菜煲”,用苋菜、姜葱和猪肉煲汤,讲究“春分吃春菜,全年少病灾”。

四、三月节气

三月“清明谷雨”最忙,口诀“清明雨丝细,谷雨雨连天”。这个时候要插秧,记住“清明插秧要深水,谷雨插秧要露尖”的技术要领。客家人会做“艾粑”,用艾草汁和米浆蒸成绿色糍粑,寓意“清明吃艾粑,邪气自然散”。

五、四月节气

四月“立夏小满”转折大,口诀“立夏插秧快,小满稻茎壮”。这个月要施花肥,但要注意“小满西南风,稻瘟病要防备”的天气预兆。顺德人会做“立夏糍粑”,用糯米粉做条状点心,传统讲究“立夏吃糍粑,身强壮力高”。

六、五月节气

五月“芒种夏至”最热,口诀“芒种收早稻,夏至割晚秧”。这个时候要防虫害,记住“芒种东南风,虫害闹不停”的要诀。潮汕人会煮“消暑汤”,用冬瓜薏米老母鸡,符合“夏至吃汤清,暑热自然退”的食疗观念。

七、六月节气

六月“小暑大暑”最炎,口诀“小暑温度升,大暑温差平”。这个月要浇菜田,但要注意“酷暑西北风,旱灾要预防”的天气变化。佛山人会做“凉茶粿”,用夏枯草、黄皮叶等中药材制作,符合“大暑吃凉茶,暑气化无涯”的养生法则。

八、七月节气

七月“立秋处暑”转凉,口诀“立秋蝉鸣止,处暑暑气藏”。这个时候要收早稻,记住“处暑东北风,稻谷粒粒红”的收成预兆。客家会做“糍粑粿”,用新米制作,传统讲究“立秋吃糍粑,五谷都收家”。

九、八月节气

八月“白露秋分”最宜人,口诀“白露收晚稻,秋分补秋耕”。这个时候要种冬菜,但要注意“秋分西北风,寒潮要准备”的天气变化。广东人会吃“秋汤”,用马蹄、竹蔗、陈皮煲水,符合“白露饮秋汤,秋冬病不沾”的民间智慧。

十、九月节气

九月“寒露霜降”转冷,口诀“寒露藏薯蓣,霜降藏芋头”。这个时候要挖葱蒜,记住“霜降东南风,春耕有收成”的耕作要诀。湛江人会做“芋头糕”,用荔浦芋头混合鱼肉制作,符合“霜降食芋头糕,地气自然高”的食疗观念。

十一、十月节气

十月“立冬小雪”入冬,口诀“立冬收菜心,小雪收白菜”。这个时候要施冬肥,但要注意“小雪西北风,寒冬要加衣”的天气预兆。顺德人会做“冬菜饼”,用梅菜和猪肉煎制,符合“立冬吃冬菜,补身自然快”的养生法则。

十二、十一月节气

十一月“大雪冬至”最冷,口诀“大雪封山岭,冬至补阳气”。这个时候要剪果树,记住“冬至西北风,春暖花开有收成”的天气预兆。潮汕人会吃“羊肉煲”,用当地黑山羊和当归、黄芪煲煮,符合“大雪吃羊肉,寒气自然散”的食疗观念。

十三、十二月节气

十二月“小寒大寒”封顶,口诀“小寒备春耕,大寒备春种”。这个时候要修农具,但要注意“大寒东北风,春旱要防备”的天气变化。客家人会做“年糕粑”,用糯米粉和红枣制作,传统讲究“大寒吃年糕,步步都高招”。

十四、实用技巧

要记住这套口诀,可以的方法有:

将二十四节气写成七言诗,例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用天干地支对应,例如甲子年配“甲木春生”口诀

配合星象观测,例如“处暑看金星,晚造定收成”

八字十二个月节气口诀

记住“三白三黑”法则:白露、霜降、大雪要晴天,清明、夏至、酷暑要雨天

十五、文化延伸

这套口诀不但用于农事,还影响到:

?建筑:春分、秋分建房最吉

?婚嫁:芒种,白露宜嫁娶

?医疗:夏至、冬至宜针灸

?商业:小满、大满宜开市

十六、现代应用

就算科技发达,这套口诀还有实用价值:

气象预测:例如“小暑西北风、大暑有台风”准确率达75%

生态保护:根据“立秋蝉鸣止”判断昆虫季节

文化传承:香港新界乡村还保留“节气舞龙”习俗

旅游开发:清远“清明登山节”吸引超10万游客

十七、口诀歌仔

我们整首易记的口诀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偏移,廿四番薯一起记。

农事生活靠他指,老祖宗的智慧真精奇!”

这套口诀实际用起来有些趣味,例如今年(2024年)是甲辰龙年,按照口诀“辰年雨水多,龙王下金泽”,果真这个正月连下了13天雨。又例如“处暑西南风,蟹肥正当时”,这年仲夏就开始有肥蟹上市,比平时早了一个月。

最后分享一个真实案例:佛山三水的大伯,按照“小满插秧后,浸田要七天”的口诀,在2023年小满后准确浸田,结果晚稻收成比邻村多了三成。这些经验证明,这套口诀在现代农业依然有参考价值。

来说,这套八字十二个月节气口诀是融合天文、气象、农业、医学的综合体,值得年轻人细心学习和传承。下次听到老一辈说“处暑要收薯”,不要笑他的迷信,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