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一个节气是什么?立秋有什么讲究?

小编

立秋前的那个节气,是处暑。处暑,意味着暑气即将结束,秋意渐浓。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即为立秋。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也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在这一天,我国民间有许多有趣的讲究和习俗。

一、处暑特点

处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白天依然炎热,但夜晚已能感受到一丝凉意。处暑期间,天气多变,时有雷阵雨,农民们要抓住时机,做好防旱排涝工作。

二、立秋习俗

1. 贴秋膘

立秋时节,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过去,人们生活条件较差,营养不足,立秋后,天气渐凉,食欲好转,人们便开始补充营养,增加体重,称为“贴秋膘”。如今,这一习俗已经演变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注重营养均衡,适量增加体重。

2. 咬秋

立秋当天,民间有“咬秋”的习俗。人们认为,立秋时吃瓜果,可以预防秋季疾病。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种瓜果,让家人品尝。

3. 秋社

立秋时节,部分地区还有“秋社”的习俗。秋社是农民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活动。在这一天,农民们会将丰收的果实献给土地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三、立秋养生

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阳气也开始收敛。立秋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调养肺脏

立秋后,肺脏功能逐渐增强,应适当调养。可以多吃滋阴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等。

2. 保持心情愉悦

立秋后,天气渐凉,人们的情绪容易低落。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悲伤、忧虑等不良情绪。

3. 适量运动

立秋后,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不宜过度,以免耗损阳气。

四、立秋农事

立秋时节,农事活动繁忙。农民们要抓住时机,做好以下工作:

1. 防旱排涝

立秋后,天气多变,时有旱涝灾害。农民们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旱排涝工作。

2. 收割庄稼

立秋后,农作物逐渐成熟。农民们要抓住时机,及时收割庄稼,确保颗粒归仓。

3. 播种冬小麦

在立秋后,部分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农民们要精心准备土地,确保冬小麦的播种质量。

五、立秋诗词

立秋时节,古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如唐代杜甫的《立秋后题》:

> 立秋后题

> 杜甫

> 处暑余三分,高原满一尺。

> 草木稍摇落,天空爽如拭。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六、

立秋,是一个充满丰收喜悦和养生智慧的季节。在这个时节,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关注养生,享受丰收的喜悦。也要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立秋这一节气更加深入人心。

立秋前一个节气是什么?立秋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