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立夏节是云南省澄江县的一项独特民间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民俗活动。以下是关于澄江立夏节的详细信息,包括其日期、风俗和相关传说。
日期安排
澄江立夏节通常在每年的立夏日前后举行,具体日期为农历五月初十日至五月十四日,为期五天。
为了不误农时,立夏节的时间从立夏推后5天左右,定在每年5月10日至14日。
历史背景
立夏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据《西龙潭轮流演戏碑》记载,立夏及龙王庆诞时,各村轮流演戏一天。
立夏节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西龙潭附近的一个村子里,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了西龙潭龙王做妻子,她不忘人间养育她的土地和父老乡亲,每逢天旱,村民们只要到西龙潭祈祷,她就会要龙王降下雨,灌溉田地,使农民能按节令栽下秧。
祭龙仪式
立夏节的祭龙仪式由三部分组成:龙洞插龙牌、祭拜龙王和在龙王寺门前唱戏、庆贺。
具体活动包括在龙洞内插龙牌,由主持仪式的长者挑选一名身体壮、水性好的年轻小伙,将写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铜牌插到洞内;然后在龙王寺祭拜龙王,将煮熟的猪、羊、鸡摆放在龙王面前供奉,由长者带领众人一起祭拜祈福;最后是在龙王寺对面广场搭戏台、唱大戏庆贺。
民俗文艺表演
立夏节期间,澄江以及呈贡、晋宁等地的群众相邀前来聚会,进行滇戏、花灯、耍龙、舞狮、跑驴、民族歌舞等民俗表演,连续唱三天三夜。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澄江的民俗文化,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非遗展示和美食
立夏节期间,澄江市还会举办非遗市集,展示和销售各种手工艺品和非遗产品,如澄江藕粉、玫瑰糖、豆瓣酱、阳宗卤腐等。
立夏节期间还有丰富的美食文化,如豌豆粉、豆末汤圆、凉米线、梨醋等特色美食,让游客和当地居民尽情享受。
澄江立夏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节日,既有深厚的传说背景,也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和美食文化。通过祭龙仪式、民俗文艺表演、非遗展示和美食体验,立夏节展示了澄江人民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澄江立夏节的传统美食包括:
1. 铜锅鱼:使用抚仙湖的活鱼,配以特制的蘸水,鲜香无比。
2. 铜锅饭:采用传统铜锅焖煮,洋芋饭油而不腻,香软可口。
3. 豌豆粉:以酸、甜、辣、麻、香多种味道综合,极具特色。
4. 凉米线:清爽可口,是澄江人喜爱的小吃。
5. 藕全席:以藕为主要食材,烹制多种菜肴,色香味俱佳。
6. 糊辣鱼:鱼肉鲜嫩,糊辣味浓郁,令人回味无穷。
7. 扒猪脚:猪皮软糯,入口即化,秘制调料无油腻感。
8. 黄焖羊肉:羊肉鲜美,汤汁浓郁,回味无穷。
9. 盐水鱼:鲜而不咸,鱼肉细腻,酸辣爽口。
10. 鲊馍肉:色泽金黄,香气四溢,肥瘦分明。
澄江立夏节有以下民间传说和故事:
1. 龙女报恩:相传西龙潭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了西龙潭龙王做妻子。她不忘人间养育她的土地和父老乡亲,每逢天旱,村民们只要到西龙潭祈祷,她就会要龙王降下雨,灌溉田地,使农民能按节令栽下秧。从此,人们每年立夏节都要祭龙,逐渐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立夏节。
2. 黑龙降雨:传说西龙潭的龙王是一条黑龙,黑龙相中了龙潭旁边萝卜村里一个姓杨的姑娘。姑娘不仅长得漂亮,也十分勤劳,她天天在龙潭旁的地里劳动。一天傍晚收工后,姑娘和她的伙伴们到龙潭里洗脸洗脚,清汪汪的泉水,就像一面光洁的镜子,映出苍翠的龙头山,更映出姑娘桃花似的面庞。伙伴们都在羡慕地和她打趣。突然,一个眼尖的姑娘看见从月牙潭里漂出一块小木板,上面放着一双绿闪闪的玉镯头。姑娘们好奇地把它捞上来,个个都争着要戴到手腕上。说也奇怪,这双玉镯别的姑娘都戴不上,姓杨的姑娘一戴,竟然毫不费力地戴上去了,而且戴上就脱不下来,她只好戴着这双手镯离开龙潭回家。到家后,爹妈看见姑娘手腕上的玉镯,就盘问她,埋怨她不该把别人的玉镯戴在手腕上,姑娘委屈得淌下眼泪,向爹妈诉说了在龙潭边遇到的奇事。全家人想办法帮助姑娘脱玉镯,但玉镯就像生了根似的脱不下来。就在这天夜里,姑娘的爹妈做了个相同的梦:一个黑头黑脑的小伙子来向他们提亲,说是看中了他们的姑娘,立夏那天要来迎亲。老俩口早上醒来,各人枕边还放着二十五两白晃晃的银子。转眼到了立夏日,各村各寨的百姓远远地就听见西龙潭响起了动听的笙箫鼓乐,大家都跑到西龙潭来看热闹。奇怪的是,龙潭边鼓乐又好像在萝卜村里响。这天,杨家姑娘穿戴得漂漂亮亮,按照黑小伙子托给她父母的梦出嫁了,临走,她告诉母亲,她回门时,在她的闺房里放两把簸箕,摆一桌酒席,还要把窗户、门缝用棉纸糊严,不让人看见里面。杨家姑娘说完,瞬间就不见了,鼓乐声也仿佛渐渐的去远了。母亲按着姑娘的嘱咐,把闺房裱糊得严丝合缝。回门这天,黑小伙跟着姑娘来了,他俩走进闺房后,黑咕隆咚的闺房就透出光亮,像是点了许多灯火。姑娘的嫂子觉得奇怪,就舔破窗户的棉纸往里看,呵!只见每一把簸箕里盘着一条金晃晃的龙。这天晚上,姑娘托梦告诉母亲,有人已经了房间里的事情,从此不能再回来了。杨家自从姑娘被黑小伙子娶走后,家里少了一个做活计的人,嫂嫂不得不背着娃娃下地劳动。太阳火辣辣地,娃娃背在背上睡着了不是滋味,嫂嫂就把娃娃放在龙潭边的树阴下,自己又埋着头做活去了,半天忙不得看娃娃一眼。等顾得上去看娃娃时,只见娃娃坐在树下玩得好好的,手里还拿着糖果吃。嫂嫂觉得奇怪,又连着试了几天,都是如此。有时下大雨,娃娃不但不被雨淋,连一滴水都不会落在娃娃身上,好像有一个很细心的人在帮着领。她从此放心了,做活时就把娃娃放在龙潭边。村里一些没人领娃娃的妈妈到地里劳动时,也学她一样,把娃娃放在龙潭边。说来也怪,个个娃娃都照顾得很好,有的人家缺吃少穿,早上把娃娃放在龙潭边,然后要到东家借米,西家借钱,可是晚上去领娃娃时,想借的东西早已如数放在娃娃身边。老百姓们说:这是杨家姑娘的一片好心。有一年天大旱,庄稼快晒死了,田里开着大条大条裂口,老老少少都忙着担水浇秧苗。可是,一挑水倒下去,只听见嘶嘶地响,转眼却连湿印印都不见一块,人们急得没办法。忽然间,不知是谁想起萝卜村的杨家姑娘,就写了一块“黑龙恩主杨氏祖太”的牌位供于西龙潭的观音庙里。这一下果然灵验,不多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禾苗得救了,满田满坝又是绿油油的一大片,人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从此以后,每年的立夏节令,澄江坝子里的百姓都在西龙潭赶一次会火,邀戏班子唱戏,烧香磕头,酬谢龙王,祈求风调雨顺,物阜年丰。后来,这会火演变为澄江人民的立夏节日。
澄江立夏节有以下独特的民俗活动和表演:
1. 祭龙仪式:在龙洞内插龙牌,由长者挑选一名身体壮、水性好的年轻小伙,将写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铜牌插到洞内,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 唱戏酬神:在龙王寺前唱戏,连续唱三天三夜,以酬谢龙王。
3. 舞龙舞狮:表演舞龙和舞狮,展示传统民间艺术。
4. 关索戏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索戏”在立夏节期间进行展演,吸引观众关注。
5. 草狮子舞:表演草狮子舞,展示地方特色民俗。
6. 山歌擂台赛:举办山歌比赛,选手们身穿民族服饰,尽情展现歌喉。
7. 广场舞大赛:组织广场舞比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8. 非遗展演:展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滇剧、花灯、太平花灯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