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是一句脍炙人口的古训,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富贵荣华面前,不能被其迷惑,丧失自己的道德和原则。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释和分析。
出处
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在与弟子景春讨论“何为大丈夫”时提出的观点。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基本的解释
“富贵不能淫”意味着在富贵荣华面前,不能被其迷惑,丧失自己的道德和原则。这里的“淫”应理解为“过分”或“迷惑”,即不应因富贵而放纵自己,做出违背道德的事。
详细解释
富贵不能淫:在富贵时,应保持节制,不奢侈浪费,不因权势而做出过分的事。例如,古代有人因财富而贪婪,最终导致身败名裂,而真正的大丈夫则能在富贵中保持清醒,以德服人。
贫贱不能移:在贫困和艰难的环境中,不应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宁贫贱而不移志。例如,历史上许多贫贱出身却坚守道义的人,如陶渊明、刘禹锡等,他们的故事都体现了这一点。
威武不能屈:在有权力和武力时,不应因威胁而屈服,要坚守正义。例如,苏武牧羊、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都展示了这一点。
关羽
关羽在三国时期被曹操俘获,面对厚赏和权位,他坚守对刘备的忠诚,不为富贵所动,展现了“富贵不能淫”的精神。
乔治·华盛顿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在任期内,面对巨大的权力和诱惑,始终保持谦逊和节制,自愿放弃连任,体现了“富贵不能淫”的原则。
道德和原则的坚守
在现代社会,“富贵不能淫”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时,不应丧失道德底线,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成就。
抵御物欲横流的挑战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富贵不能淫”的理念有助于抵御各种诱惑,坚守本心,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
“富贵不能淫”是一句强调道德和原则的重要古训。它在历史上有许多体现,如关羽和乔治·华盛顿的故事。在现代社会,这一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时,保持道德底线,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在富贵和权势面前,不能被迷惑和腐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德。具体来说:
1. 成语释义:
“富贵不能淫”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保持道德和原则的坚定性。
2.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对“大丈夫”品质的描述之一。
3. 成语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富贵不能淫”提醒人们在面对财富和权力时,要保持自律和道德,不被物质所诱惑,坚守初心和信念。
4. 相关典故:
孟子在与景春的对话中,批评了公孙衍和张仪等人,认为他们虽然有权势,但缺乏仁义道德,不能称为真正的大丈夫。孟子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倡导,鼓励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高尚的道德和坚定的信念。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淫”的上一句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