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姓的来源_甲姓起源_甲姓的来历

小编

甲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其来源多样,涉及多个民族和历史时期。以下将详细探讨甲姓的主要起源和来历。

商朝君王太甲之后

甲姓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王太甲之后。太甲是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本名叫子至。太甲在其叔商仲壬病逝后继位商王朝君主位,是为商太宗,公元前1599年至前1577年在位二十三年,病逝后葬于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

太甲在位期间,最初表现良好,但随后放纵暴虐,被伊尹放逐桐宫三年,悔改后重新执政,使商朝繁荣。太甲的后裔以祖名“太甲”为姓氏,称太甲氏,后简改为单姓甲氏。

这一支系的甲姓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尊奉商太宗太甲为得姓始祖。其家族成员在政治、文化等领域都有显著贡献,体现了甲姓家族的优秀传统。

赤狄族甲氏部族

甲姓也源于狄族,出自古赤狄族甲氏部族。春秋时期,赤狄族占据了今山西上党大部分地区,其中有一支叫“甲氏”的部族,主要活动在今武乡县西部,并不断侵扰晋国。

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国出兵灭亡了赤狄族中最强大的潞氏部族,次年,又派大将士会伐灭甲氏、留吁氏、铎辰氏各部,基本平定了上党郡一带地区,清除了赤狄部族对晋国的侵扰。灭族后的赤狄甲氏部族众,被晋国分散至各处,其族人不忘原部,遂以氏族名称为姓氏,即称甲氏,世代相传至今。

这一支系的甲姓源于古代民族,经过多次迁徙和分散,最终在中国各地定居,成为甲姓的重要来源之一。

交趾甲峒部落

甲姓还源于交趾,出自古交趾甲峒部落大聚氏。五代时期,中原政乱,交趾遂离,由吴文昌始据,稍侵交、广之地。南唐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丁琏归附南唐政权,被授静海军节度使;南唐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丁琏又被封为交趾郡王。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土人黎桓杀了丁琏自立;到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黎桓逝世,大乱,久无酋长。其后国人共立福建人李公蕴为君主。宋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李公蕴逝世,其子李德政立。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李德政逝世,其子李日尊立。自李公蕴占据后,联同交趾甲峒部,始为北宋王朝边患,并屡将兵入寇。至李日尊执政时期,乃称“法天应运崇仁至道庆成龙祥英武睿文尊德圣神皇帝”,尊李公蕴为“太祖神武皇帝”,国号大越。大越、,合称越南,越南国自此而有。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大越国改元“宝象”;次年(公元年)又改“神武”。李日尊逝世后,其子李乾德立,以其太监李尚吉与其母黎氏号燕鸾太妃同主国事。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李尚吉举兵侵占邕、钦、廉三州。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北宋王朝遣宣徽使郭促通、天章阁待制赵公才率大军征讨李尚吉,先拔广源州,擒酋领刘纪,再焚甲峒,破机郎、决里,直至富良江。李乾德乃降,是时,李乾德方十岁,政事皆制于李尚吉。其甲峒者,就是交趾土著大聚部落,酋长大聚承贵,娶福建人李公蕴之女,遂改汉姓甲氏。甲承贵之子甲绍泰,又娶李德政之女。甲绍泰使子甲景隆,再娶李日尊之女,两族世为婚姻,最为北宋边患。自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甲承贵袭破太平寨,杀寨主李绪。宋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甲绍泰又杀永平寨主李德用,屡侵边境。至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甲承贵被北宋大军讨平,部众溃散,北宋收拢其族人归隶于机郎县。甲承贵的后裔,自北宋时期起即称甲氏,世居云南、广西一带,后逐渐内迁,分散于中华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这一支系的甲姓源于古代交趾地区的部落,经过多次战争和政治变迁,最终在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定居,成为甲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蒙古族和满族

甲姓还源于蒙古族和满族。蒙古族阿拉坦胡雅克氏,源出大蒙古汗国时期成吉思汗帐下的金甲武士,汉义“金甲”,皆为魁伟骁悍的蒙古武士担任。到了元朝时期,金甲武士为朝廷禁卫军主力,开始吸纳了不少西域阿拉伯族人、鄂温克族人,维吾尔族人等,逐渐形成一个教大的部族,皆称阿拉坦胡雅克氏。明朝初期开始,阿拉坦胡雅克氏的后裔子孙遂以“金甲”为姓氏,汉化称甲氏、金氏、武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勒第氏、钮旺坚氏、完颜氏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甲氏。这些姓氏源于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经过汉化和融合,成为中国姓氏的一部分。

这些民族背景的甲姓,体现了中国姓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不同民族的融合和交流,不仅丰富了甲姓的家族历史,也为中国姓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甲姓的来源多样,主要源于子姓、狄族、交趾以及其他民族。每个源头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体现了甲姓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和丰富多样性。无论是商朝的太甲后裔,还是赤狄族、交趾部落的后代,以及蒙古族和满族的融入,甲姓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甲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分布和迁徙历程,其来源多样,历史悠久。以下是对甲姓分布和迁徙情况的详细分析:

甲姓的分布情况

甲姓的来源_甲姓起源_甲姓的来历

山东省:济南、平阴、肥城等地有甲姓族人聚居,其中平阴肥城一带的甲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甲姓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河北省:固安、围场等地区也有甲姓的分布。

山西省:太原、运城、临汾等地有甲姓族人。

河南省:卢氏县有甲姓分布。

湖北省:老河口有甲姓族人。

四川省:合江地区有甲姓分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海市有甲姓族人。

台湾省:甲姓在台湾省也有分布,名列第九百零六位。

越南:越南北部与中部地区也有甲姓族人分布,这可能与古代交趾地区甲姓的迁徙有关。

甲姓的迁徙情况

商朝时期:甲姓起源于商朝君王太甲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太甲是商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其在位期间,商朝逐渐繁荣,太甲的后裔以祖名“太甲”为姓氏,称为太甲氏,后简化为单姓甲氏。

春秋时期:赤狄族甲氏部族主要活动在今山西长治武乡县西部,后迁至长子县西。晋国灭赤狄族后,甲氏部族被分散至各处,族人以氏族名称为姓氏,即称甲氏,世代相传至今。

五代时期:古交趾甲峒部落大聚氏酋长大聚承贵,娶福建李公蕴之女,改汉姓甲。北宋时期,甲承贵被北宋大军讨平,部众溃散,族人归隶于机郎县,后裔世居云南、广西一带。

甲姓虽然是一个相对罕见的姓氏,但在历史长河中,仍然涌现出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以下是一些甲姓的著名历史人物:

1. 商太宗太甲:甲姓的得姓始祖之一,商朝的第二位君主,以其名字“太甲”为氏,是商朝的重要君主之一。

2. 石琚:五代时期南安县大同场苎溪人(今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石兜),后唐天成三年(928年)进士,是集美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其子孙在仕途上也有显著成就。

3. 李甲:宋代人物,字景元,居华亭乡,自号华亭逸人,以填词和绘画闻名,米芾曾称赞其画作。

4. 庆甲:炎帝神农的孙子,甲国的建立者,据传他在公元前2998年之前建立了甲国,是甲姓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甲姓的家族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尊奉先祖:甲姓族人大多尊奉商太宗太甲为得姓始祖,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这种尊崇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家族传统的延续。

2. 重视教育:许多甲姓家族注重家庭教育和道德修养,鼓励后代勤奋学习,提升自身素质。这种重视教育的传统为甲姓后代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就奠定了基础。

3. 传承文化:甲姓家族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如举办文化讲座、传统节日庆祝以及姓氏历史的研究等。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家族成员的文化认同感,也促进了甲姓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4. 团结与交流:通过成立甲姓宗亲会和社团,甲姓家族成员得以相互联系、交流,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这些组织在促进甲姓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