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了解白露后面的节气以及白露节气的农事活动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秋分
白露后面的节气是秋分,通常在每年的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秋分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秋分的到来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昼夜平分,白天短夜晚长。这一时节,北方地区开始昼短夜长,而南方地区则开始昼长夜短。秋分后,气温逐渐降低,进入气候凉爽的秋季。
蔬菜农事
白露后的天气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此时应培育好壮苗,特别是茄果类蔬菜的育苗应在地膜覆盖的大棚内进行。绿叶蔬菜的种皮较厚,需要进行种子的处理,并浸水进行催芽。
白露时节,蔬菜生长旺盛,但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确保蔬菜的健康生长。合理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确保蔬菜丰收的关键。
果树农事
果树在白露时节需要进行修剪、施肥、采摘等,同时做好病虫防治。例如,柑橘要抹除晚秋梢,杨梅要继续抗旱防台工作,枇杷要以晾根、施花前肥为重点,桃子要继续进行秋季修剪工作。
白露时节是果树管理的重要时期,通过修剪、施肥和采摘,可以促进果树的健康生长和果实产量。病虫防治则是确保果树免受病虫害侵害,减少经济损失。
经济作物农事
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华北地区秋收作物开始成熟,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高粱、大豆,大江南北棉花开始分批采收。华北地区秋种即将开始,东北、西北地区冬小麦开始播种。
白露时节对于经济作物来说,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农民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作物的顺利收获和播种,为下一季的丰收打下基础。
畜牧农事
白露过后,天气转凉,畜牧工作也需要引起重视。此时正是水牛长膘和繁殖的黄金季节,养殖户必须要及时抓好秋膘,及时做好配种繁殖工作。白露时节对畜牧业来说,是确保家畜健康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时期。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家畜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增加经济收益。
白露后面的节气是秋分,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白露时节,农业生产活动繁忙,蔬菜、果树、经济作物和畜牧业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作物的顺利生长和收获。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农民可以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下一季的丰收打下基础。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这一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露水增多,是秋季气候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以下是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气温逐渐下降:白露时节,夏季的高温逐渐过去,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高纬度地区,白露时节标志着进入了金秋季节。
早晚温差大:由于天气晴朗,白天阳光充足、气温较高,但由于进入秋季,夜晚开始变得寒冷,早晚温差会更加显著。
露水增多:白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潮湿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形成了早晨的露水。
秋高气爽:白露时节,由于温度的变化,空气变得清爽宜人,从而带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
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为气温逐渐下降,天气晴朗干燥,早晚温差大,露水增多,以及秋高气爽。
白露节气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深入,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在这个节气里,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清露:民间在白露时节有“收清露”的习俗,认为清晨的露水有滋补身体的作用。
采集十样白:浙江温州等地的人们会在白露时节采集带有“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食后可滋补身体。
吃番薯:白露时节吃番薯,据说可以避免饭后发胃酸,是旧时农家的习惯。
饮白露茶:白露茶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有独特的甘醇香味,深受老茶客喜爱。
祭禹王:在太湖流域,每年白露时节都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以纪念治水英雄大禹。
吃龙眼:福建福州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认为此时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功效。
喝白露米酒:在湖南资兴等地,白露时节有酿白露米酒的习俗,这种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白露节气适合种植的作物主要包括一些耐寒性较强的蔬菜和越冬作物,这个时期气温逐渐下降,为这些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以下是几种适合在白露节气种植的作物:
乌塌菜:耐寒性强,适合在温度较低时种植,能够在春暖花开时再次生长。
雪里蕻:适合阴凉气候,白露时节播种适宜。
孔雀菜:耐寒,适合阴凉潮湿环境,发芽温度在8-25摄氏度之间。
菠菜:耐寒性强,适合在15-25摄氏度之间发芽。
油麦菜:生长期短,适合分期轮栽。
白露节气是种植秋季蔬菜的黄金时期,农民朋友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