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方法:
抽丝剥茧法:对重大涉油民事纠纷,第一时间实地调查,多方了解原委,寻找突破口,循序渐进地处理。
明法析理法:弄清事实,讲明政策法规,分析利害关系,阐释社会影响和处理方案。
将心比心谅解法:引导当事双方换位思考,从和谐稳定大局、邻里关系和谐等方面着手,劝导立足长远、和谐友善,达到握手言和。
降温技巧法:对一些重大疑难纠纷和当事人情绪激动的纠纷,运用降温技巧,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及时稳定当事人激动情绪,拉近距离,巧妙化解。
亲友疏导法:调处工作陷入僵局时,寻找能解开当事人心结的亲友,包括在当地有威信的退休干部、老党员、老劳模等协助做调处工作。
案例释疑法:运用案例说服、疏导,寻找相近、相似的案例和纠纷处理例子,对结果加以说明、比照,来说服疏导双方当事人,加速矛盾纠纷化解。
背靠背工作法:面对矛盾纠纷双方,若调解时机不成熟,把双方单独了解情况、做工作,找出解决问题平衡点,再召集各方当事人调解。
化解机制:
完善预警评估机制:紧盯情感、邻里、债务等纠纷,对久拖不化的苗头问题开展风险评估,建立例会研判制度,准确把握事态走势,明确专人跟踪盯办。
完善联动化解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健全地方、部门、单位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健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分析研究辖区内久拖未决纠纷,力争尽早化解。
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平安考核范畴,通过平台常态化开展指令交办、质态监测,建立以精准核查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支撑、以闭环考核为保障的一体化矛盾纠纷调处闭环机制,提升矛盾纠纷风险防控能力水平。
多调联动机制:对重大、复杂、疑难以及跨区域矛盾纠纷,协调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实行联动参与“公调对接”机制,整合信访、维稳、司法等力量,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治安调解、行政调解以及心理辅导等手段,形成化解工作合力。
包案化解机制:对未化解的矛盾纠纷,严格落实风险评估机制,评定风险等级,“一事一档、一事一策”,定人、定责、定策进行包案化解、稳控,将工作责任压实到具体岗位、人员。
化解矛盾纠纷是非常有用的,具体体现在:
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能避免矛盾激化升级,防止“小纠纷、小矛盾”拖成“大问题、大隐患”,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如靖边县通过多种化解方式有效避免矛盾升级。
保障群众权益: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为当事人提供解决问题的平台,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使纠纷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修复人际关系,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与理解,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建立多元化解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等,可以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水平,如德江县复兴镇通过“四步工作法”,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