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多样来源的姓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涉及多种官职、地名和部落名称。以下将详细探讨揭姓的主要来源和迁徙分布。
司揭官制
司揭官职:源于春秋时期楚国官制之司揭,主要执掌和管理君王的旌旗仪仗队,属于内廷侍从类官职。
子孙以官为氏:司揭在楚国是君王的贴身小官,职责重大,子孙多以官职称谓为氏,后简化为揭氏。
芈姓来源的特殊性
司揭官职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使得司揭氏成为一个古老的姓氏,其后裔在历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
谒者官职
谒者职责:出自春秋战国时期上大夫谒者,主要职责是为国君掌管礼宾和消息传达。
子孙以官为氏:谒者在秦汉时期沿袭,子孙多以官职称谓为氏,后简化为揭氏或竭氏。
官称来源的多样性
谒者官职的多样性和延续性使得揭姓在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分布和深远的影响。
古邑揭阳县
史定任揭阳令:出自古邑揭阳县县令史定,秦时人,仕南越为揭阳令,因平乱有功被封为安道侯,子孙遂以揭为姓。
揭阳县的命名由来:揭阳因史定任职而得名,史定自嫌“史”和“屎”谐音,特别奏请汉武帝为其赐姓改名。
地名来源的独特性
揭阳作为地名和姓氏的来源,显示了地理位置在姓氏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壮族揭氏
济喇敏鄂玛特部落:出自蒙古族济喇敏鄂玛特部落,元末明初随军南迁,后融入壮族,成为广西壮族揭氏。
汉化改姓: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揭氏,显示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
满族揭氏
济喇敏鄂玛特氏:出自女真族济喇敏鄂玛特氏部落,清朝中叶以后汉化改姓为揭氏、竭氏等。
多民族融合:满族的揭氏显示了多民族在历史上的融合和交流。
揭姓的来源多样且复杂,涵盖了芈姓、官称、地名以及多个民族。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多次迁徙和融合,形成了今天的揭姓家族。揭姓不仅在中国内地有广泛分布,还在台湾、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有其后裔,显示了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力和文化多样性。
根据2024年的最新统计,揭姓在中国大陆的人口大约有28万,位列第253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3%。揭姓在大陆并未进入百家姓的前一百位。
至于台湾地区,虽然具体的姓氏排名数据未明确提及,但根据台湾地区户政司的统计,揭姓在台湾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也未进入台湾地区百家姓的前一百位。
揭姓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多个省份,尤其是江西、福建、广东和湖南等地。根据统计,全国揭姓人口大约有28万,占总人口的0.023%。
揭姓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有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揭姓人物:
1. 揭猛(史定):汉代汉元鼎年间广东省揭阳首任县令,因平定南越之乱有功,被汉武帝封为安道侯,并赐姓“揭”,赐名“猛”。他是揭姓的始祖。
2. 揭傒斯:元代文学家、翰林侍讲学士,参与修撰辽、金、宋三史,其文学成就显著,作品有《渔父》、《高邮城》等。
3. 揭暄:清代数学家、军事家、天文学家,著有《璇玑述遗》、《揭子兵经》等,涉及天文、地理、军事、历史等多个领域。
4. 揭重熙:明末诗人、南明名臣,因抗清事迹被乾隆皇帝赐谥号“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