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含义是什么

小编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气候的显著变化。以下将详细介绍寒露的季节、含义、气候特点及其相关的习俗和文化。

季节定位

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0月7日至9日之间交节,标志着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在干支历中,寒露是戌月的起始,表示天气由凉爽逐渐向寒冷过渡。

太阳位置

太阳到达黄经195°:寒露时,太阳到达黄经195°,这标志着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昼夜变化:寒露后,昼夜温差较大,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气候变化

气温下降:寒露意味着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

露水凝结:寒露时节,露水增多且更加寒冷,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现象。

物候现象

鸿雁南迁:寒露时节,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这是寒露的三候之一。

菊花开放: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是寒露三候中的“菊始黄华”。

农业意义

秋收与播种:寒露是农作物收获与播种的关键期,北方地区小麦播种,南方地区晚稻收割。

防寒保暖:寒露后,北方冷空气增强,南方需注意防寒保暖,防止秋燥。

气温与降水

气温下降:寒露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秋意渐浓。

降水减少:北方地区降水减少,天气变得干燥;南方则可能出现秋雨连绵的现象。

霜冻现象

霜冻出现:寒露时节,部分地区会出现霜冻现象,这是由于气温骤降,露水凝结成霜所致。

南北差异:北方广大地区已呈现冬天景象,而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

传统习俗

登高望远: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适宜登高游玩,寓意“步步高升”。

赏菊: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菊花盛开,成为观赏的对象。

饮菊花酒: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饮菊花酒有养肝、明目、健脑的功效。

养生建议

养阴防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寒露时节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适当运动:适度运动可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寒露时节,气温显著下降,露水增多且更加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寒露不仅是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感受秋意、享受秋收之乐的时节。寒露的习俗丰富多彩,包括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养生方面应注重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深入,气温逐渐下降,露水开始凝结成霜。以下是寒露的气候特点:

气温下降:寒露时节,气温较白露时更低,地面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

昼夜温差大: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昼夜温差较大。

秋燥明显:寒露时节,空气相对干燥,容易出现秋燥症状。

冷空气南下:时有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下降,天气转凉。

寒露时节的传统习俗包括:

1. 登高: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因此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2. 赏菊:寒露时节,菊花已普遍开放,人们有赏菊的习俗,寓意健康、长寿。

3. 饮菊花酒/茶: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或“寒露茶”的习俗。菊花酒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4. 吃螃蟹:寒露时节,秋高蟹肥,正是吃螃蟹的季节。

5. 吃芝麻:芝麻是健脾胃、和五脏、抗衰老的佳品,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6. 采“正秋茶”:每年寒露节气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其味甘醇清香,尤受老茶客喜爱。

7. 种麦:寒露时节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农民会根据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进行相应的农事活动,以确保农作物的顺利成长和收获。

寒露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