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时的自然灾害:凌汛危害有哪些

小编

大雪节气时,气温骤降,天气寒冷,容易引发凌汛等自然灾害。凌汛是指江河湖泊中的水面被冰封,形成冰凌,阻碍水流的现象。了解凌汛的危害和应对措施,有助于提前防范,减少损失。

大雪节气时的自然灾害:凌汛危害有哪些

凌汛的定义

凌汛是指江河湖泊中的水面被冰封,形成冰凌,阻碍水流的现象。这种情况通常在冬春交替时发生,尤其是在寒冷地区。凌汛的形成与气温、水流和河道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寒冷气候导致河流结冰,冰层厚度和稳定性影响凌汛的发生。

发生条件

凌汛的发生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气候寒冷:在寒冷地区,冬季气温低于零度,河流表面结冰。

水流变化:气温回升时,冰层融化,水流增大,形成洪水并推挤冰块。

河道形态:上宽下窄、弯曲回环的河道更容易发生凌汛。

洪水灾害

凌汛最大的危险之一是可能引发洪水。当冰层融化后,水位快速上升,冰块的运动和堆积可能阻塞河道,导致局部甚至大规模的洪水。洪水不仅对农田、房屋、基础设施等造成直接损害,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交通阻碍

凌汛会影响交通运输,特别是在水上交通方面。冰块的推移和堵塞会影响船只的通行,甚至可能造成航道封锁,导致交通停滞。对于依赖冰冻期进行水运的地区,凌汛可能打乱航运计划,带来经济损失。

水利设施损坏

凌汛会对水利设施造成损坏,尤其是对于水库、堤坝等设施。如果受到严重的凌汛影响,可能会导致设施的破坏,进而引发洪水等灾害。水利设施的损坏不仅影响水资源的调度和利用,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更大的灾害。

威胁居民生活

凌汛会对沿岸居民的生活造成威胁,可能导致居民的生活用水困难,甚至影响居民的生命安全。凌汛期间,居民可能面临供水不足、生活环境恶劣等问题,需要及时转移和救助。

加强监测预警

部门需要加强对江河湖泊的凌汛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凌汛预警信息,提醒居民做好防范工作。及时的监测预警可以有效减少凌汛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水利设施管理

加强水库、堤坝等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在凌汛来临时能够有效应对,避免设施损坏造成更大的灾害。通过科学管理和维护水利设施,可以有效提高抵御凌汛的能力,减少灾害发生的风险。

做好农田排水工作

农民需要做好农田排水工作,及时疏通排水渠道,避免农田被凌汛淹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农田排水工作可以减少凌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

做好居民转移工作

部门需要做好对沿岸居民的转移工作,一旦发生凌汛,能够及时将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及时转移居民可以有效减少凌汛对居民生活的威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凌汛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寒冷地区。它会导致洪水、交通阻碍、水利设施损坏和居民生活威胁等多种危害。通过加强监测预警、水利设施管理、农田排水和居民转移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凌汛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大雪节气时,防范凌汛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前预测和监测:通过气象预报和水文监测,提前预测凌汛的发生时间和规模,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固堤坝、桥梁等水利设施,提高其抵御凌汛的能力。建设应急排水系统,确保在凌汛发生时,水位可以得到及时排放,避免水位过高造成洪水灾害。

3. 利用涵闸分水:在凌汛期,通过两岸的涵闸进行分水,可以有效分散水流,减少冰凌堆积,防止冰坝形成。

4. 分洪区滞洪:在凌汛期间,利用分洪区进行滞洪,分散水流,减少河道内的水量,从而减轻冰凌对河道的压力。

5. 公众教育与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对凌汛的认识,做好防灾准备。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当地居民能够在发生凌汛时快速应对,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大雪节气时,凌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在封冻期,冰塞会逐步抬高水位,可能导致农田被淹,作物受损。

2. 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解冻期冰坝形成后,上游水位骤涨,可能冲毁堤坝,造成大规模洪水,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3. 冰压力引起的危害:冰层对堤坝、桥梁等水利设施的直接压力可能导致结构损坏,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4. 对农作物的直接影响:凌汛期间的水位变化和冰块运动可能破坏农作物,导致作物受冻、减产甚至绝收。

5. 对农业设施的破坏:积雪和冰层可能压垮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影响作物的生长环境。

6. 影响农事活动:凌汛可能导致交通受阻,农民无法正常进行田间管理和收获,延误农事活动。

在大雪节气时,凌汛的发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风险。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安全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增强对河流、湖泊的凌汛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周边居民做好防范准备。

加固水利设施:确保水库、堤坝等水利设施得到妥善维护和加固,以提高其抵御凌汛的能力。

优化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应尽量避免在易发生凌汛的河流、湖泊附近建设重要的交通和民生设施。

提升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应急演练,增强公众对凌汛的认识,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能力。

破冰措施:在必要时,采取破冰船破冰或人工爆破等方法,以防止冰凌堵塞河道,减少凌汛的危害。

分水分凌:通过沿岸涵闸或分水工程,有计划地将受冰凌阻水而壅蓄在河道中的部分水量分泄出去,有效减少河道内的槽蓄水量,消减凌峰流量,避免冰水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