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 有什么风俗

小编

2025年三月初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巳节,这一天有许多丰富多彩的风俗和庆祝活动。以下将详细介绍上巳节的由来、各地风俗习惯以及现代庆祝方式。

上巳节的起源

古代祭祀活动:上巳节起源于古代汉族人民的祭祀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人们在这一天到水边举行祭祀,洗濯去垢,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祓禊习俗:祓禊是上巳节的重要习俗,即在河边、水边或井边用清水沐浴身体,以洗去一年的污秽,求得身心的净化和健康。

2025年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 有什么风俗

上巳节的历史背景

黄帝诞辰: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道教节日:上巳节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圣诞日,各地的道教宫观在这一天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

广西壮族的三月三

歌圩节:壮族的三月三又称“歌圩节”,在这一天,壮族人民会穿上节日盛装,唱山歌、跳舞、射箭,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五色糯米饭:壮族人民会制作五色糯米饭,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云南的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在三月初三庆祝火把节,进行祭祀和游乐活动。

苗年节:苗族的苗年节也在这一天举行,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典和祭祀活动。

湖南土家族的习俗

祭祀活动:湖南土家族在三月初三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家庭幸福。

登高祭祖:江西的赣南地区有在三月初三登高祭祖的习俗,人们认为登高可以祛病消灾,延年益寿。

文化活动

文化旅游庙会:在寺庙或文化景区举办的三月三文化旅游庙会,包括祭祀、表演、手工艺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民俗表演:在公园、广场等地举行的各种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打扁担等。

饮食文化

五色糯米饭: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制作五色糯米饭,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荠菜煮鸡蛋: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吃荠菜煮鸡蛋,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2025年三月初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风俗习惯。各地在这一天举行了各种祭祀、庆祝和游乐活动,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习俗仍然被传承和发扬,成为连接历史和现代的重要纽带。

2025年三月初三,即农历三月初三,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意义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关于这一天的禁忌:

2025年三月初三的禁忌

避免遮盖额头: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将额头完全露出来,避免有任何遮挡,以迎接好运和吉祥。

不宜拍打他人肩膀:人们普遍认为鬼魂会出现在人间,随意拍别人的肩膀会把身上的“三把火”拍灭,可能会引来鬼魂等不祥之物。

避免说不吉利的话:由于这个节日与阴气比较相关,所以人们在这一天要特别注意避免说一些煞气重或不吉利的话,特别是要避免提及鬼怪等相关话题。

忌食五辛和动物血液:传统上要避免食用五辛(葱、蒜、韭、薤、兴渠)以及动物血液,认为这些食物会影响体内的气息平衡,不利于修行和祈福。

不宜杀生和晚归:三月三是真武大帝的诞辰,是一个充满祥和与吉祥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杀生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同时晚上最好早点回家,避免晚归。

忌借钱给他人:在三月三前后,很多地方都会开始清明的祭祀活动,民间有说法“钱在自己手里是钱,借出去就是纸”,因此这天把钱财外借显得不太吉利。

2025年农历三月初三,一些地方会举行庙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庙会信息:

1. 深圳西乡北帝古庙庙会:深圳西乡北帝古庙庙会于2025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庙会包括“庙会大巡游”、千岁盆菜宴、粤剧表演等传统活动,巡游队伍将经过多个历史文物古迹,展示丰富的岭南文化。

2. 湖南岳阳楼庙会:湖南岳阳楼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庙会期间会有舞狮、舞龙、击鼓等传统活动,以及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和美食摊位,吸引大量游客和信徒。

3. 其他地方的庙会:北京地坛庙会、上海城隍庙庙会、广州陈家祠庙会、成都武侯祠庙会、南京夫子庙庙会等地也会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庙会活动,这些庙会以传统民俗表演、特色小吃和年货著称。

农历三月初三,被称为“玄天上帝圣诞”和“上巳节”,各地有许多传统美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统美食:

1. 鸡屎藤:在广西北海,三月三吃鸡屎藤是一种传统习俗。鸡屎藤是一种植物,具有独特的清香。当地人将鸡屎藤的叶子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制作成鸡屎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

2. 荠菜煮鸡蛋:在农历三月初三,汉族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民间认为吃荠菜煮鸡蛋可以祈求健康和财运。

3. 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五种颜色而得名。每种颜色都有不同的寓意,象征着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

4. 蒿子粑:在安徽六安等地,三月三吃蒿子粑是一种传统习俗。蒿子粑是用青蒿等野生植物制作而成,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寓意健康不生病。

5. 薄饼:在福建同安地区,农历三月初三吃薄饼是一种传统习俗。薄饼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技艺,馅料丰富多样,包括肉类、蔬菜等。

6. 春饼:三月初三还有吃春饼的习俗。春饼是将面赶成薄薄的饼,卷裹各种食材,口感丰富多样。

7. 艾叶糍粑: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相近,艾叶糍粑也成了这一天必吃的美食之一。艾叶具有独特的清香和药用价值,与糯米粉混合后制作成糍粑,口感软糯香甜。

8. 乌米饭:在畲族地区,农历三月初三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乌饭节。乌米饭是用乌稔树的叶子煮汤后浸泡糯米蒸煮而成的,颜色乌黑油亮,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9. 壮粽:在壮族地区,三月三有吃壮粽的习俗。壮粽是用糯米和猪肉等食材煮制而成的大粽粑,寓意着孝敬父母和祈求父母高寿。

10. 水菊粑:在安庆太湖县、潜山一带,农历三月三还有吃水菊粑的习俗。水菊是一种春季常见的野菜,人们将其与糯米面混合制作成粑食用,口感清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