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意思是什么 寒露的古诗词有哪些

小编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气温的显著下降。以下将详细介绍寒露的意思、气候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古诗词。

气温下降与露水凝结

气温下降:寒露时节,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露水凝结: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物候现象

鸿雁南迁:寒露时节,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雀鸟消失: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菊花开放: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象征着秋天的深入。

节气意义

气候变化: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农业生产:寒露时节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

白居易《池上》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这首诗描绘了寒露时节池塘上的景象,寒露使得花卉凋零,露水凝结,诗人感受到孤独和寂寥。

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元稹的诗描绘了寒露时节菊花变黄、大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松柏不畏寒冷的赞美。

刘沧《秋日望西阳》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刘沧的诗描绘了寒露时节秋天的景色,落叶、寒风、寒风中的露水,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王安石的诗描绘了寒露时节的秋夜,寒露使得夜晚更加寒冷,诗人怀念与友人共度的时光,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寒露是秋季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寒露时节,气温显著下降,露水凝结,鸿雁南迁,菊花开放。古代诗人通过诗词描绘了寒露时节的景象和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寒露不仅是一个气候现象,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寒露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0月7日或8日,标志着秋季的深入。以下是寒露节气的一些主要习俗:

登高:寒露时节,天气凉爽,适合登高望远,寓意“步步高升”和“高寿”。

赏菊:菊花在寒露时节盛开,人们喜欢赏菊、饮菊花茶、饮菊花酒,以除秋燥。

饮寒露茶:寒露前后是茶树生长的绝佳时期,此时采摘的茶叶被称为“正秋茶”,品质上乘,有助于去秋燥、润身心。

吃花糕:寒露节气与重阳节相近,有吃花糕的习俗,寓意“步步高升”。

吃芝麻: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时节,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

2. 饮食调养:

滋阴润燥:多吃银耳、蜂蜜、芝麻、核桃、梨、甘蔗等食物。

适量增加蛋白质:如鸡、鸭、牛肉等,以增强体质。

避免辛辣刺激:少吃辣椒、生姜、葱、蒜等,以免助燥伤阴。

3. 增添衣物:注意保暖,尤其是足部和腰部的保暖。

4. 加强锻炼:适当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5. 情绪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6. 预防感冒: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7. 泡脚养生:晚上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驱寒保暖。

8. 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增强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自古以来便激发了众多诗人的创作灵感。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寒露古诗词:

1.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2. 唐·白居易《池上》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3. 唐·杜甫《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

4. 唐·王昌龄《送十五舅》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5. 宋·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6. 唐·韩愈《木芙蓉》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7. 唐·柳宗元《芙蓉亭》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8. 唐·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9. 唐·陈季卿《别妻》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

10. 唐·李频《黄雀行》

“欲窃高仓集御河,翩翩疑渡畏秋波。朱宫晚树侵莺语,画阁香帘夺燕窠。”

11. 宋·陆游《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客疾无根莫浪忧,今朝扫尽不容留。饭囊酒瓮非吾事,只贮千岩万壑秋。”

12. 唐·刘沧《秋日望西阳》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13. 唐·李绅《宿瓜州》

“烟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动摇。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

14. 宋·文天祥《夜坐偶成》

“萧萧秋夜凉,明月入我户。揽衣起中庭,仰见牛与女。”

15. 唐·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朱弦奏离别,华灯少光辉。物色岂有异,人心顾将违。”

16. 唐·宋之问《初到陆浑山庄》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17. 唐·杜甫《晚次宿预馆》

“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飘泊方千里,离悲复几重。”

18. 唐·李郢《早发》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19. 唐·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20. 唐·韩翃《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21. 宋·吴芾《初冬山居即事》

“节物随时变,斜阳一望中。暮云重叠碧,远树浅深红。”

22. 唐·沈佺期《幸白鹿观应制》

“紫凤真人府,斑龙太上家。天流芝盖下,山转桂旗斜。”

23. 唐·卢纶《晚次宿预馆》

“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飘泊方千里,离悲复几重。”

24.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5. 唐·孟郊《秋怀三十六首·寒露缀衰草》

“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阴。”

26. 唐·李峤《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27. 唐·韦应物《授衣还田里》

“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

28. 唐·宋祁《屈原祠》

“兰苕猎翠凄寒露,枫叶摇丹啸暝猿。”

29. 唐·曹勋《姑苏台上月》

“姑苏台殿变秋蓬,荆棘沾衣泣寒露。”

30. 宋·项安世《送曹提干归永嘉兼寄陈君举舍人·西船满载下东州》

“为报乡闾看解橐,清永寒露胜琳球。”

寒露的意思是什么 寒露的古诗词有哪些

31.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露金熏菊岸,风佩摇兰坂。”

32.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3. 唐·李贺《竹》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34. 唐·李白《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35. 唐·白居易《暮江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6. 宋·晏殊《清平乐》

“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37. 宋·苏轼《蝶恋花》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38. 宋·释道璨《偈颂十八首》

“露寒衫袖湿。”

39. 宋·方回《早起》

“露寒月皎。”

40. 宋·刘辰翁《菩萨蛮》

“露重烟寒花未遍。”

41. 宋·蔡伸《南歌子》

“风露转萧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