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是一部经典的爱情故事,讲述了樵夫刘海与狐狸精胡秀英之间的奇遇和美好结局。以下是对该剧的详细介绍。
地理背景
常德武陵地区:故事发生在湖南省常德市的武陵地区,这里有一眼丝瓜井,井旁住着刘海和他的母亲。
丝瓜井的传说:丝瓜井历史悠久,井水中有丝瓜影像,取井水置水桶和木盆等容器中同样现出丝瓜影像,因而得名。
文化背景
花鼓戏的起源:湖南花鼓戏源自湘南民歌,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地方特色。
传统剧目: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其中《刘海砍樵》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故事起因
刘海的生活:刘海是一个贫穷但勤劳孝顺的樵夫,母亲双目失明,他靠砍柴卖钱维持生活。
胡秀英的出现:胡秀英是一只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她化成少女,爱慕刘海的勤劳和朴实,决定嫁给他。
发展过程
初次相遇:刘海在山上砍柴时,胡秀英暗中帮助他,但刘海感到奇怪,却找不到人。
求婚与拒绝:刘海回家路上遇到胡秀英,两人互诉衷肠,胡秀英表达爱意,但刘海因贫富差距拒绝了她。
三件事的条件:胡秀英提出三个条件:侍奉母亲、劳动、找媒人,刘海答应后,两人在山林中以柳树为媒结为夫妻。
高潮与结局
宝珠被抢:胡秀英的宝珠被鸡鹅巷的十八罗汉抢走,她现出原形,刘海决定夺回宝珠。
战胜罗汉:刘海在神斧的帮助下,战胜十八罗汉,夺回宝珠,胡秀英恢复人形,两人举行婚礼,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刘海
性格特点:刘海勤劳、孝顺、朴实,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敬爱自己的母亲,几乎天天都爬山伐木,奉养老母。
情感变化:最初拒绝胡秀英的爱慕,但在胡秀英的真情打动下,最终答应与她成婚。
胡秀英
性格特点:胡秀英是一只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变成少女后,爱慕刘海的勤劳和朴实,决定嫁给他。
情感变化:坚持不懈地向刘海表白,提出三个条件,最终与刘海结为夫妻,展现了她的真情和决心。
唱腔特点
比古调:剧中采用“比古调”,属于小生、小旦行当的对唱声腔,唱词朴实,有问有答,十分风趣。
地方特色:唱腔中融入了湖南方言和花鼓戏的铜锣击打唢呐吹奏,表演形式朴实,明快,活泼。
音乐伴奏
伴奏乐器:花鼓戏的伴奏乐器包括唢呐、笙、二胡等管弦乐器和锣、鼓、镲等打击乐器,营造了丰富的音乐氛围。
音乐风格: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具有浓厚的湖南地方特色。
传统价值
民间传说:刘海砍樵的故事不仅是湖南花鼓戏的经典剧目,也是常德地区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
美德传承:剧中展现了勤劳、孝顺、忠贞爱情等美德,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现代影响
文化传播:《刘海砍樵》通过中央电视台春晚等平台的传播,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剧目,推向全国。
艺术创新:该剧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刘海砍樵》不仅是一部湖南花鼓戏的经典名剧,通过其动人的爱情故事和丰富的艺术特色,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传统美德。该剧在传承和发展中,成为了湖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源自湘南民歌的传统戏剧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丰富多样的表演风格。以下是关于湖南花鼓戏起源和发展的详细信息:
起源
历史背景:湖南花鼓戏起源于清代,最初的形式可以追溯到清嘉庆年间湖南浏阳县的元宵节玩龙灯活动中的丑旦剧表演。
民间基础:花鼓戏源自湘南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清嘉庆二十三年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
发展阶段
两小戏阶段:花鼓戏的雏形,以半职业、季节性草台班为主,小丑、小旦为行当,剧目展现劳动人民生活。
三小戏阶段:角色发展,声腔确立,剧目增多,反映士农工商生活。受湘剧影响,题材扩大,声腔及伴奏音乐丰富。
多行当本戏阶段:增加生、净等行当,剧目完整,花鼓戏逐渐成熟。
发展历程
清朝时期:花鼓戏在湖南地区广泛流传,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
民国时期:花鼓戏进入城市剧场公演,专业班社涌现并走向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整理和创作了许多传统剧目,如《刘海砍樵》《打铜锣》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艺术特色
音乐曲调:花鼓戏的音乐继承、发展了民间的山歌小调和祀神古乐,风格活泼开朗,朴素大方,具有地方特色。
声腔特点:花鼓戏的声腔分为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三类,其中,前两类称为“正调”,有较固定的声腔格式和旋律特点,后一类的曲调旋律、节奏及调式都变化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来的民歌结构。
角色行当:花鼓戏在“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了生、旦、净、丑诸行角色,但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特点仍代表花鼓戏独特的艺术风格。
《刘海砍樵》是一部经典的湖南花鼓戏,讲述了刘海与狐仙胡秀英之间的爱情故事。以下是该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介绍:
故事情节
初始情节:刘海是一个贫穷但勤劳孝顺的樵夫,每天上山砍柴养活双目失明的母亲。一只修行多年的狐狸精(九妹胡秀英)因爱慕刘海的勤劳和朴实,决定下山与他结缘。
发展情节:胡秀英以帮忙为由接近刘海,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刘海被她的真情所打动,答应与她成婚。他们的婚姻遭到了石罗汉的嫉妒,石罗汉抢走了胡秀英的宝珠,导致她失去法力。
高潮情节:刘海得知真相后,不顾生死,与石罗汉搏斗,最终夺回宝珠,夫妻重得团圆。
结局情节:刘海和胡秀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的故事被后人传颂。
角色介绍
刘海:勤劳善良的樵夫,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砍柴为生。他性格坚韧,孝顺母亲,对爱情真诚执着。
胡秀英:九尾狐仙,最小的九妹,因修炼千年而得半仙之体。她天真活泼,爱打抱不平,因仰慕刘海而放弃修炼,下山与刘海结缘。
石罗汉:原身是青石金蟾,也在山上修炼,因嫉妒刘海和胡秀英的爱情,抢走胡秀英的宝珠,成为故事中的反派角色。
湖南花鼓戏的音乐特点和伴奏乐器如下:
湖南花鼓戏的音乐特点
1. 旋律优美:花鼓戏的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活泼轻快,风格活泼开朗,朴素大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 节奏明快:花鼓戏的节奏明快,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演员们通过鼓点、唱腔和动作的协调配合,营造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氛围。
3. 板式丰富:花鼓戏的板式丰富多样,既有高亢激昂的高腔,又有低沉婉转的平腔。高腔调式如“打一耙”、“打油诗”、“哭嫁调”等,平腔调式如“花鼓调”、“喜调”等。
湖南花鼓戏的伴奏乐器
1. 花鼓大筒:花鼓大筒是花鼓戏传统的主奏拉弦乐器,形似二胡,因琴筒较大较粗而得名。花鼓大筒以竹筒蛇皮制作,音色清亮而浑厚,伴奏时用于托腔保调。
2. 唢呐:唢呐是花鼓戏伴奏中的特色型乐器,分为大唢呐和小唢呐,主要用于吹奏过门,渲染气氛。
3. 锣鼓:锣鼓包括大堂鼓、小堂鼓、板鼓等,用于打击节奏和增强音乐的节奏感。
4. 其他乐器:还包括二胡、琵琶、笛子、扬琴、古筝、三弦、笙等,用于演奏旋律和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