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为什么又叫鬼节?七夕节的起源

小编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在一些地方,七夕节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鬼节”。为什么七夕节又叫鬼节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七夕节的起源及其背后的故事。

节日传说

七夕节的起源,与一个美丽的传说密切相关。相传,天上有七仙女,她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都会下凡来到人间,与牛郎相会。这个传说,便是著名的“牛郎织女”故事。

牛郎织女

神话起源

牛郎织女的故事源于古老的神话传说。织女原是天宫中的一位天仙,她在人间游玩时,与牛郎相识、相爱。天庭不允许仙凡通婚,织女被迫返回天宫。牛郎为了与织女团聚,历尽艰辛,最终感动了天地。天庭应允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这一天便成为了七夕节。

鬼节之谜

民间传说

七夕节为何又称鬼节?这源于另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鬼魂会趁机来到人间。为了避免撞见鬼魂,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仪式,以驱邪避灾。这些仪式逐渐演变成了七夕节的一部分。

乞巧习俗

乞巧习俗

七夕节为什么又叫鬼节?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便是乞巧。古时候,女子们会在这一天向织女祈求针织技艺。她们会在庭院中摆上香案,摆放各种水果、鲜花,以及用彩线编织的“巧果”,以示敬意。乞巧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情人节

现代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七夕节逐渐演变成了中国的情人节。恋人们会在这一天互赠礼物,表达爱意。商家也会借此机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使得七夕节成为了商业促销的重要节日。

鬼节习俗

驱邪避灾

在七夕节这一天,民间有许多驱邪避灾的习俗。例如,人们会在门前悬挂艾草、菖蒲,以驱除邪气;还会在家中摆放柚子、石榴等水果,以祈求平安。这些习俗既体现了人们对鬼魂的敬畏,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统美食

七夕美食

七夕节还有丰富的美食文化。在这一天,人们会制作各种美食,如巧果、糖耦、汤圆等,寓意团圆美满。巧果是一种用面粉、糖和芝麻等原料制成的点心,形状各异,象征着巧手和智慧。

传承发展

文化传承

七夕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七夕节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七夕节又称鬼节,背后有着美丽的传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七夕节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