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认知,其基本讲究涵盖多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影响。
风水学认为,从城市、村镇到庭院、住宅,乃至房间,都是一个太极,只是层次不同。每个太极都有其自身的场气和能量,建筑群布局应以地形方整、太极完整为宜。不宜缺残某部分建筑的位置,否则会导致气场不完整,影响居住者的运势。例如,在住宅设计中,一幢住宅也不宜缺角,因为缺角会破坏整个住宅的气场平衡,给居住者带来不利影响。住宅楼层内部各户不宜交错分户,造成各户平面缺残某角,这同样会破坏气场的和谐。
风水学的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其本质是气。觅龙、捉穴、察砂、觅水、定向,目的在于察寻适于人体的吉气,避开不利于人体的煞气,实现趋吉避煞。物物之间存在场,气来自场,人体有场气,植物有场气,建筑物也有场气,万物之间皆有场气相互作用。就像万有引力一样,场气也是万有的。一幢建筑虽看似无足轻重,但当组成建筑群时,场气可能发生剧变。比如,一个布局合理、和谐的建筑群,其场气会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反之,若建筑布局不合理,场气相互冲突,就会对居住者产生负面影响。
风水之气,是宇宙场气、地球场气、地域场气、建筑组群场气、植物场气和人体场气的统一场气中的气。宇宙、地球、地域的场气为大场气,大场气虚处来,实处止。阳宅多选在类似盆地、半盆地(山环、山湾)中,这种地域土肥水上,宜于民生,利于接纳大场气。场气的性状是螺旋式运动的,任何局部某一层次的螺旋式运动的场气,都是宇宙大环境的一部分。在风水实践中,人们会根据场气的运动规律,选择合适的居住环境和建筑布局,以引导和利用场气,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阴阳平衡是风水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阴(静、暗、柔)与阳(动、明、刚)需动态平衡。在住宅环境中,客厅宜明亮(阳),因为客厅是家庭活动和接待客人的主要场所,充足的光线能营造出积极、活跃的氛围;卧室光线宜柔和(阴),有助于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如果阴阳失调,如卧室过于明亮或客厅过于阴暗,都会给人带来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五行包括木(生长)、火(升腾)、土(稳定)、金(收敛)、水(流动),需相生循环。在住宅风水布局中,各个方位和物品都与五行相关。例如,厨房属火,若在厨房放置属水的鱼缸,水火相冲,会破坏五行平衡,可能引发家庭矛盾或影响居住者的健康。在布置家居时,要考虑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合理搭配物品和颜色,以维持气场的和谐。
后天八卦对应八个方位,各有吉凶属性。如东南(巽卦)主财运,适合放置绿植或流水装置,以增强财运;而西南(坤卦)属土,适合摆放陶瓷、木质等物品,有助于家庭和睦。了解八卦与方位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在空间布局上做出更有利于自身的选择。
“藏风聚气”是风水布局的关键,要避免直冲(如大门对电梯)、尖角(壁刀煞)等形煞。大门对电梯,会使气场直冲,导致居住者的运势不稳定;壁刀煞则会对居住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尖角冲射、暗箭伤胸、斜路直冲等形煞也会破坏居住环境的气场,给人带来各种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