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静板书,洛南土生土长的民间曲种

小编

洛南静板书是一种源自陕西省洛南地区的汉族民间曲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以下是对洛南静板书的详细介绍。

起源与发展

起源:洛南静板书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左右)就在洛南盛行,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式。

发展:这种艺术形式曾是盲艺人求生糊口的手段,主要通过说唱以求神、谢土地和为农户红白喜事助兴取乐。

传承与演变

传承:解放后,洛南县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致力于静板书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培养了一批青年新秀,使这一古老曲种大放异彩。

演变:洛南静板书根据地域、口语之故,自然形成了东路、西路、北路三种不同的说唱风格,各具特色。

表演形式

一人多能:洛南静板书一人可操六种乐器,融弹、说、打、敲、唱于一身,一人顶七人,音韵宏亮,吐字清晰,刚柔相济,古朴粗犷。

简便易行:由于其简便易行的特点,洛南静板书可以在田间地头、家庭院落进行表演,深受群众欢迎。

书目内容

传统书目:洛南静板书的书目以传统内容为主,包括《包公案》、《施公案》、《三国志》、《杨家将》等300多本(回)。

现代书目:还编写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书目,如《拉荆把》、《马前波水》、《尿床王》、《性子急》等50多部。

保护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洛南静板书于2008年被商洛市命名为市级非遗名录,2009年被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201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计划:洛南县成立了静板书保护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老艺人座谈会,加强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建立艺人艺术档案,收集整理文字、音像材料,征集演出器具,并以老带新,培养大批青年男女传承人。

传承方式

口传心授:洛南静板书的传承主要依靠口传心授,许多优秀传统剧目没有完整的文字版本,加之受“传内不传外”等规则及大众观赏视角的影响,生存状况仍处于低迷阶段。

创新与发展:为适应社会新形势,洛南静板书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人民性与艺术性

人民性:洛南静板书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书目中人物有褒有贬,爱憎分明,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和心声。

艺术性:洛南静板书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书目故事性强,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逼真,生活气息浓烈,词汇丰富。

教育性与教化性

洛南静板书,洛南土生土长的民间曲种

教化性:洛南静板书具有很大的教化性,书目中的传说故事、历史风云、宫廷斗争、家庭矛盾、邻里关系等,巧妙化解,有助于引导宽宏处事,社会和谐。

借鉴性:许多故事被改编成戏剧和其他艺术形式,为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洛南静板书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民间曲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通过不断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洛南静板书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继续为人们带来欢乐和启迪。

洛南静板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左右),它起源于陕西省洛南地区,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民间曲艺形式。最初,静板书是盲艺人为了谋生而采用的一种表演方式,他们通过说唱来求神、谢土神,以及为农户的红白喜事助兴取乐。

洛南静板书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曲艺形式,其表演形式具有以下独特之处:

1. 一人多能:洛南静板书艺人通常一人操作六种乐器,包括三弦、大锣、小锣、铜镲、脚踏梆子和蚂蚱板,融弹、说、打、敲、唱于一身,技艺高超,堪称“一人顶七人”。

2. 简便易行:演出设备简单,只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艺人可以随时随地在田间地头、家庭院落进行表演,深受群众欢迎。

3. 独特的唱腔:洛南静板书的唱腔清晰、文雅,被称为“静板”,其唱腔根据地域不同分为东路、西路和北路三种风格,各有特色。

4. 丰富的书目:传统书目内容丰富,涵盖神话传说、历史演义、公案传奇、忠臣孝子、男情女爱等,既有教育意义又富有娱乐性。

5. 高台表演:自1976年以来,洛南静板书开始出现高台表演形式,使得这一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生动。

洛南静板书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与传承机制的建立:洛南县成立了静板书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静板书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组织培训、举办演出、建立艺术档案等措施,确保静板书的传承不断层。

2. 创新与改良: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洛南静板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例如,将“静”改为“动”,融合各路流派,提高艺术性和欣赏性。创作反映新时代主题的新书目,如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使静板书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3. 教育与普及:洛南静板书已经走进中小学校园,成为学生们的艺术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静板书的学习和表演,培养新一代的观众和传承人。

4. 利用现代媒体扩大影响: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洛南静板书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参加各类大型文艺活动和比赛,提升了静板书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5. 政策支持与宣传推广: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静板书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立传习馆等方式,推动静板书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