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五大填仓,点灯祀仓神,整年风调雨顺

小编

正月二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填仓节”,也被称为“天仓节”。这一天象征着五谷丰登和仓廪充实。以下是关于填仓节的详细信息,包括其由来、习俗和文化意义。

仓官救民说

填仓节的起源与一位仓官的义举有关。相传在古代北方,连年大旱导致百姓饥馑,一位看守皇仓的官吏不忍百姓受苦,私自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最后自焚殉职于正月二十五。百姓感念其恩,遂以此日祭奠,并演化为填仓节。

这个传说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仓官的敬仰。仓官的行为不仅是个人英勇的体现,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种精神在填仓节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女娲补天说

部分地区将填仓节与女娲补天传说结合,称为“天穿节”。女娲在正月二十五日修补天空,人们在这一天吃煎饼,并用红丝线系饼投在房屋顶上,象征修补天空。

女娲补天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篇章,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填仓节与天穿节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了节日的祈福和感恩意义。

点灯祀仓神

填仓节这天,人们会在晚间点灯以祀仓神,称为“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点灯祀仓神的习俗不仅是对仓神的敬仰,更是对丰收的祈愿。灯火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点灯祀仓神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打扫院落

在填仓节这天,人们会彻底打扫庭院,扫除昆虫以防虫害,并烧纸焚香祭奠,寓意消灾除难,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财兴旺。打扫院落的习俗不仅是对环境的整理,更是对心灵的净化。通过清洁环境,人们希望驱除霉运,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和丰收。

蒸制食品

填仓节期间,各地会蒸制各种面食,如馒头、花馍、饺子等,寓意五谷丰登,粮食满仓。蒸制食品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食物的珍视。这些食品不仅美味,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丰收的期盼。

农耕祈愿

填仓节源于古代农耕社会对粮食安全的焦虑,通过象征性填仓行为表达“仓廪实”的祈愿,并衍生出晾晒种子、整修农具等春耕准备活动。填仓节不仅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更是祈求新年丰收的重要仪式。通过这一节日,人们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渴望,体现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家庭观念与物质丰裕

填仓节的习俗以家庭为单位展开,如全家共蒸馒头、分食祭品,既传递“家有余粮”的富足愿景,也强化了家族凝聚力。填仓节的习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祝愿,更是对家庭幸福的强调。通过共同庆祝,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家庭观念得到了强化。

正月二十五的填仓节不仅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更是一个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通过点灯祀仓神、打扫院落、蒸制食品等习俗,人们表达了对丰收的祈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填仓节不仅体现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生存智慧,也强化了家庭观念和物质丰裕的愿景。

正月二十五大填仓的民间传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开仓济民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北方地区遭遇连年大旱,百姓生活困苦,粮食颗粒无收。封建帝王却依然强征皇粮,导致饿殍遍野。一位看守粮仓的官吏,目睹百姓的惨状,于心不忍,决定打开粮仓救济百姓。他让百姓将粮食运走后,自己点燃粮仓自焚。这件事发生在正月二十五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舍己为人的仓官,便在每年这一天进行“填仓”活动,象征五谷丰登。

2. 仓王爷生日说:

另一种说法是,农历正月二十五是仓王爷的生日。仓神在民间信仰中掌管粮食储备,被视为百姓生活富足的护佑者。每到正月二十五,人们会祭祀仓神,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 纪念仓官说:

还有一种传说,讲述了一位正直的仓官,因被小人陷害入狱,最终得以赦免。百姓为了纪念他的正直和不屈,将正月二十五定为天仓节,进行各种纪念活动,祈求生活富足。

4. 女娲补天说:

在一些地区,填仓节还与女娲补天的传说相关。相传女娲在正月二十五这天炼好五色石修补天空,百姓为了纪念她的功绩,会在这一天做黏米饭等食物,象征协助女娲将天空粘得更加牢固。

5. 将军扬粮说:

有一种说法认为,填仓节与历史上的一位将军有关。战争时期,百姓粮食短缺,将军在正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粮仓里的粮食扬起,让百姓看到粮仓充实,以此稳定民心。后来,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将军,便在每年这一天举行填仓活动。

正月二十五大填仓,点灯祀仓神,整年风调雨顺

点灯祀仓神是填仓节期间的重要习俗,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仪式和供品:

具体的仪式

1. 点灯:

时间:大多数地区在晚间进行点灯仪式。

地点: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如厨房、粮仓等。

习俗: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

2. 放置面灯:

制作:按照家庭人口数和各人属相,用面捏成相应的本命灯。然后再捏上两条狗、一只鸡、一条鱼,以及人口盘子、仓官老爷,酒盅、酒壶、银钱、元宝、驮炭毛驴等等。

放置:夜晚,将这些面灯注油点燃。本命灯置家中炕上,狗置大门口,鸡放院中,鱼浮水缸、驴站畜圈,仓官老爷挂在天窗,其余均在家中。

语言:置放面灯时,口中还要高呼相应的吉利发财语言,如“仓官老爷送粮来”!“鸡娃鸡娃多下蛋”等等。

3. 祭奠仓官:

画像:有的地方会绘制仓官的画像,供奉在堂屋或厨房。

焚香点灯:在天仓节夜晚,点灯烧香供奉天仓官,并大声喊“天仓爷填仓来,粮食元宝填到咱家来”,“黑小子,赶车来,元宝粮食赶到俺家来”,意在祈祷丰收,希望生活富裕。

供品

1. 面灯:

材料:面粉、食用油。

制作:捏成各种形状,如本命灯、狗、鸡、鱼、仓官老爷等。

用途:点燃后放置在相应的位置,象征祈求丰收和家庭幸福。

2. 食物:

五谷杂粮:在院内外打囤添仓,放置五谷杂粮,象征粮盈食满。

糕点:一些地方会蒸制糕点,如黄米糕,寓意生活步步高。

肉类:部分地区会准备牛羊肉等肉类,象征丰衣足食。

3. 香烛:

用途:焚香点灯,供奉仓神,祈求来年丰收富足。

大填仓节,即农历正月二十五,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五谷丰登和新年的丰收祈愿。以下是大填仓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蒸制食品

面食制作:各地有蒸制各种形状面食的习俗,如元宝、包袱、锅、鸡、狗等,寓意人丁兴旺和五谷丰登。山西等地还蒸制“布袋馍”或“仓官帽馍”,模拟粮仓形态,祈求满溢。

杂粮粥:由多种谷物和豆类熬制而成,寓意五谷丰登、粮仓满满。

搬运填仓

担煤、担土、担水:寓意添仓,企盼丰年。晋北地区习惯蒸莜面窝,取其形如粮囤,用荞面作丸,置莜面窝中空处,谓之填仓。

地画仓囤

打灰囤:用草木灰在院中画出圆形粮囤,撒入五谷杂粮,象征仓廪充盈。讲究的人家还会在灰囤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等图案。

打扫院落

清扫墙壁:扫除昆虫以防虫害,并烧纸焚香祭奠,以消灾除难,祈祷丰收和人财兴旺。

禁止外借

忌借东西:各家各户均不向别人家借东西,即使有人来家里借东西也必须拒绝,寓意守住财富。

点灯祀神

夜间点灯:大部分地区晚间点灯以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

祭奠仓官

祭祀仪式:人们为了纪念仓官,每到这一天都要进行祭奠、纪念仪式,有的是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添仓,有的是向仓官画像焚香、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