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姓的来源_抗姓起源_抗姓的来历

小编

抗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其来源多样,主要源于姬姓和芈姓。以下是抗姓的具体来源、历史名人及其迁徙分布情况。

源于姬姓

亢父氏的后代:抗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亢父之后,亢父因封地在亢父(今山东济宁)而得名。亢父氏后分衍为单姓亢氏、伉氏、抗氏等。

卫国大夫三伉的后代:另一支源出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三伉之后,三伉氏后分衍为抗氏、杭氏、亢氏、伉氏等。三伉氏以居邑名称为氏,抗氏即为其中之一。

源于芈姓

陆逊的后代:抗姓还源于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逊的儿子陆抗在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王朝吞灭孙吴后,避乱改以先祖名字为氏,即抗氏。

抗徐

抗徐,又名杭徐,字伯徐,东汉丹阳(安徽宣城)人。他以善于捕盗而闻名,曾任宣城守长,后官中郎将,封东乡侯,官至长沙太守。抗徐的事迹展示了他在地方治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当地社会秩序的维护有重要贡献。

抗姓的来源_抗姓起源_抗姓的来历

抗良玉

抗良玉,明代人,以孝行著称于世,官府旌表其门闾。抗良玉的孝行体现了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家族的骄傲。

丹阳郡

抗姓望族居丹阳郡(今安徽宣城一带)。丹阳郡作为抗姓的郡望,显示了该姓氏在历史上的地理分布和影响力,尤其是在安徽宣城地区。

其他地区

抗姓还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这些地区的分布情况反映了抗姓在历史上的传播和迁徙路径,显示了抗姓在中国南方的广泛分布。

抗姓主要源于姬姓和芈姓,分别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亢父和卫国大夫三伉之后,以及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陆逊之后。抗姓的历史名人如抗徐和抗良玉在各自领域都有显著成就,体现了抗姓家族的优秀传统。抗姓主要分布在丹阳郡及其周边地区,同时也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地。

抗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分布情况主要如下:

1. 春秋时期卫国:抗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三伉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三伉故址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沙店一带。

2. 春秋时期鲁国:另一支抗姓源于鲁国大夫亢父之后,以先祖名字为氏。亢父封地位于今山东济宁。

3. 汉代:东汉时期,有抗徐(字伯徐)为宣城长史,后封东乡侯,定居于云阳西乡的新埭村(今浙江全州杭甲村),并将姓氏改为杭氏。

4. 唐末五代:抗徐后人因避乱从云阳迁至余杭泊水湾,后又有迁至丹阳的。

5. 宋朝:抗徐后人杭寅正因仰慕先人故里,从余杭迁回丹阳,定居于西乡的新埭村。

6. 现代分布:抗姓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丹阳为郡望。

抗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之一,虽然相对其他大姓来说人口较少,但在历史长河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杰出的抗姓人物。以下是部分抗姓的著名历史人物介绍:

抗徐:东汉时期的抗徐,字伯徐,丹阳人,以其卓越的捕盗才能而闻名,曾担任宣城长史、中郎将、泰山都尉及长沙太守等职务,因其卓越的政绩和军事才能,被封为乌程东乡侯。

抗良玉:明代人士,以孝行著称,其孝行事迹被官府旌表,门闾。

陆抗: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丞相陆逊的次子,继承父业,担任江陵侯,历任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职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于国家而受到后人赞誉。

亢姓家族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

1. 从亢父到山东济宁: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贵族受封于军事要地亢父(今山东济宁),世称其为“亢父”。后来,亢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称亢父氏,后以通假字分衍为单姓亢氏、伉氏、抗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2. 从河南滑县到浙江余杭: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三伉的后代,因避乱从河南滑县沙店迁至浙江余杭泊水湾。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宣城长史抗徐,他在东汉时期因功被封为“东乡侯”,后定居于云阳西乡的新埭村(今浙江全州杭甲村),并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字面更加文雅的杭氏,他的后裔子孙便以杭为姓氏,世代称杭氏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