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小常识:白露日地球在黄道位置

小编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了解白露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的气候、物候、农事活动和习俗,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黄经位置

白露时,太阳到达黄经165度。

白露标志着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

太阳直射点南移

白露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

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

气温变化

白露时节,气温逐渐转凉,昼夜温差较大。

白露后,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天中午气温虽较高,但早晨与夜间已有丝丝的凉意。

降水特点

白露时节,北方降水明显减少,比较干燥;而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水明显增多,有时候会形成暴雨或者连续的低温阴雨。

白露节气后,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

鸿雁南飞

白露时节,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寻找过冬的乐土。

鸿雁的迁徙是逐步分批进行的,最早的一批是在9月初就开始了。

燕子归巢

白露时节,燕子开始准备回到南方越冬,北方的燕子南飞返乡避寒。

燕子归巢象征着秋季的到来和寒冷的临近。

群鸟养羞

白露时节,群鸟开始储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节气小常识:白露日地球在黄道位置

这种现象反映了白露时节动物们的活动习性变化。

收获水稻

白露时节,正是水稻成熟并即将收割的时候,农民们会组织起来收割水稻。

水稻的收割需要农民们有组织地合作,将成熟的水稻割下,晾晒并进行后续的加工工作。

种植小麦

白露时节也是小麦的种植季节,农民们会选择优质品种的小麦,并适时进行播种工作。

种植小麦需要耐心和细致,农民们会根据土地的状况和小麦的生长特点进行科学种植,以获得丰收的好成绩。

收获果实

白露时节也是许多水果开始成熟的季节,果农们会利用这个时机,开始收获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

水果的收获需要小心翼翼地采摘,确保水果完整无损。

收清露

白露时节,中国民间有“收清露”的习俗,认为秋露具有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的神奇功效。

收集露水的过程本身,成为了一种富有情趣的民俗活动,寄托着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

饮白露茶

白露茶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

祭禹王

白露时节,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感谢禹王护佑,祈求水上平安。

祭禹王的习俗体现了深厚的民间信仰与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白露节气是秋季的重要节点,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太阳到达黄经165度,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包括气温下降、降水增多和昼夜温差大。物候现象包括鸿雁南飞、燕子归巢和群鸟养羞。农事活动主要集中在收获水稻、种植小麦和收获果实。传统习俗包括收清露、饮白露茶和祭禹王。了解这些特点和文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白露节气的意义和价值。

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主要包括:

1. 昼夜温差大:白露节气期间,昼夜温差逐渐拉大,白天阳光尚热,但夜晚气温迅速下降,人们会明显感受到凉意。

2. 天气转凉:白露标志着暑热的结束,天气逐渐转凉,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频繁,气温下降速度加快。

3. 干燥: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降低,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等症状。

4. 露水凝结:由于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露珠,附着在草木之上,形成白色的露水,这也是“白露”名称的由来。

5. 多风:白露时节,风力增强,多吹偏北风,天气变得凉爽。

白露节气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节点,标志着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适宜多种农事活动。以下是白露节气常见的农事活动:

收获作物:白露时节,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粱和大豆,华北地区秋收作物成熟,进入收获高峰期。

播种小麦:西北和东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华北地区准备秋种,进行送肥、耕地等工作。

管理果树:对柑橘、葡萄、梨等果树进行修剪、施肥、采摘,并做好病虫害防治。

蔬菜种植:白露后天气适宜蔬菜生长,农民开始种植白菜、胡萝卜等蔬菜,加强田间管理。

畜牧管理:秋季是牲畜长膘和繁殖的黄金季节,需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配种繁殖工作。

白露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凉,露水凝结。以下是白露节气的一些传统习俗:

1. 收清露:在白露节气,民间有“收清露”的习俗,认为秋露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等功效。人们会在清晨收集露水,用于饮用或制作露水茶。

2. 饮白露茶:白露茶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生长佳期,茶味甘醇,深受老茶客喜爱。

3. 吃番薯:在白露节气,民间有吃番薯的习俗,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有助于消化。番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等营养成分,有“长寿食品”之誉。

4. 啜米酒:湖南资兴、三都、蓼江一带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称为“白露米酒”。这种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

5. 祭禹王: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以祈求渔业丰收。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

6. 吃龙眼: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传统习俗,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龙眼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

7. 十样白:在浙江温州等地,人们会在白露之日采集“十样白”(如白木槿、白毛苦等草药),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8. 秋社:秋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社日”,一般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大约在白露、秋分前后。这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