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送亲人数有什么讲究 结婚送亲需要去多少人

小编

结婚送亲人数在中国的婚礼习俗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和讲究。了解这些讲究不仅有助于遵循传统,还能确保婚礼的顺利进行。

单去双回

传统寓意:送亲人数通常遵循“单去双回”的原则。新郎接亲时人数为单数,送亲人数也为单数,两者相加后形成双数,寓意“夫妻双双把家还”。

具体人数:送亲人数一般在5到15人之间,具体数字根据男方接亲人数来调整,通常会凑成一个圆满的偶数,如10人或12人。

离娘肉

传统习俗:送亲时携带离娘肉是一项重要习俗。男方需在迎娶前一天准备一袋面和一块带有七根肋条的猪肉,用红纸包裹,并配以两瓶红葡萄酒和一根芹菜,分别寓意“离娘面”和“离娘肉”。

象征意义:离娘肉象征着新娘即将离开父母的庇护,开始新的生活,既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也是对新娘未来独立生活的祝福。

地方差异

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送亲人数和习俗有所不同。例如,有些地方可能更倾向于送亲人数为双数,寓意夫妻成双成对。

现代适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送亲习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现代婚礼中,送亲人数可能会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送亲人选

长辈优先:送亲人通常由女方家中的男性长辈担任,如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若无直系叔伯,则选取最亲近、最有威望的长辈。

身份要求:送亲人需具备稳重、威严的气质,能够在关键时刻撑起场面。孕妇、寡妇以及近期有白事的人通常不适合参与送亲。

父母不送亲

文化意义:在传统习俗中,父母通常不直接参与送亲过程,以避免在婚礼现场引发不必要的离别伤感。

现代变化:虽然传统上父母不送亲,但在现代婚礼中,有些家庭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允许父母参与送亲。

路线选择

一帆风顺:送亲路线应设计得一帆风顺,避免回头路。回头路象征着反悔,对新人来说是不吉利的。

避开不吉利地点:送亲路线应尽量避开医院、殡仪馆等不吉利的地方,以确保送亲过程的安全与顺利。

结婚送亲人数和人选的讲究反映了中国传统婚礼中的文化意义和美好祝愿。虽然现代婚礼中这些习俗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了解并尊重这些传统,可以帮助新人更好地筹备婚礼,确保婚礼的顺利进行。

结婚送亲人数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有着特定的讲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单去双回原则

送亲人数:通常情况下,送亲的人数应为单数,这样在新郎接亲后,加上新娘和送亲人,总人数变为双数,寓意“夫妻双双把家还”,象征着新婚夫妇的幸福美满。

具体人数:送亲人数一般在5到15人之间,具体取决于男方接亲的人数。例如,如果男方接亲人数为5人,女方送亲人数可以是5人或7人,以凑成10或12的整数。

2. 送亲路线的选择

避免回头路:送亲路线应选择顺畅无阻的道路,不能走回头路,因为回头路象征着反悔,对新人来说是不吉利的预兆。

避开不吉利地点:尽量避开医院、殡仪馆等不吉利的地方,确保送亲过程的安全与顺利。

3. 送亲人的选择

男性长辈为主:送亲人多为女方家的男性长辈,如舅父、叔伯、表兄弟或堂兄弟等。如果没有直系叔伯,则选择最亲近、最有威望的长辈。

孕妇、姑嫂姨妈不宜送亲:部分地区有“姑不娶姨不送”的说法,孕妇也不建议参与送亲,以免影响新人的喜气。

4. 带上离娘肉

寓意:送亲时带上离娘肉(一块带有七根肋条的猪肉),用红纸包裹,并配以两瓶红葡萄酒和一根芹菜,象征着新娘即将离开父母的庇护,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结婚送亲队伍的顺序和讲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送亲人数

单去双回:新郎去接亲时,送亲队伍的人数通常是单数;而当新娘被接到后,送亲的队伍人数变成双数,象征着“好事成双”,寓意新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人数范围:送亲队伍的人数一般在5到15人之间,具体多少要根据男方的接亲队伍人数来调整,通常会尽量凑成一个圆满的偶数,比如10人或12人。

送亲路线

结婚送亲人数有什么讲究 结婚送亲需要去多少人

避免回头路:送亲路线的设计讲究一帆风顺,避免回头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回头路象征着反悔,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来说,是不吉利的预兆。

顺畅无阻:规划一条顺畅无阻、直达目的地的路线,寓意新人的人生之路也将一帆风顺,勇往直前。

送亲人选择

男性长辈:送亲人多为女方家的男性长辈,通常由新娘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担任。若无直系叔伯,则选取最亲近、最有威望的长辈。

避免特定人群:孕妇、姑嫂姨妈、生肖相冲的人以及父母一般不参与送亲。孕妇出于安全考虑,姑嫂姨妈因谐音寓意不佳,生肖相冲的人可能带来不祥之兆,父母则更多地在家中准备迎接新人。

带上离娘肉

传统习俗:送亲时,携带离娘肉(一块带有七根肋条的猪肉)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习俗。男方需在迎娶前一天准备,用红纸包裹,并配以两瓶红葡萄酒和一根芹菜,分别寓意着“离娘面”和“离娘肉”,象征着新娘即将离开父母的庇护,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婚车顺序安排

头车:通常由摄影、摄像、物品携带员乘坐。

主婚车:新郎、新娘和伴娘伴郎乘坐。

副婚车:其他人员乘坐,通常是男方亲友和女方送亲的人。

人数要求:每辆婚车人数最好是双数,不能有空余的车辆,必须坐人。

结婚送亲需要准备的物品因地区和家庭习俗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准备事项:

男方送亲准备物品

1. 皮袄:一件皮袄放在头车后座上,无需拿下车。

2. 白酒:一瓶白酒用于祭奠车时使用。

3. 手电:一对手电,用红布或红手绢蒙上。

4. 离娘粉和离娘肉:用于新娘离家时的仪式。

5. 窗户纸:新房窗户上贴上窗户纸,内放枣、花生、桂圆、栗子和红包。

6. 五尺红布:用于腰带,两人共五尺。

7. 新郎红包:用于接亲中女方拦门、藏鞋或给小孩。

8. 红手绢:用于包饭之用。

9. 小红板凳:新娘下车时使用。

10. 鞭炮:根据接亲当天的流程准备不同数量的鞭炮。

11. 零钱:一角或五角,用于接亲中遇桥、庙、十字路口等。

12. 红蜡烛和香:用于拜堂时使用。

13. 门前井盖:提前压好红纸。

14. 其他:如红盖头、聚宝盆、镜子、台灯等。

女方送亲准备物品

1. 聚宝盆:一个红色洗脸盆或专用金色聚宝盆。

2. 镜子:一对镜子。

3. 台灯:用于新房照明。

4. 子孙饺子:根据新郎和新娘的虚岁年龄计算数量。

5. 红腰带:两条红腰带。

6. 盖头:新娘佩戴的红盖头。

7. 长明灯:用于新房。

8. 其他:如红伞、子孙桶、火铳等,根据当地习俗准备。

婚礼当天其他准备

1. 红包:准备各种金额的红包,用于接亲互动、新娘下车改口等。

2. 喜糖:用于招待宾客。

3. 果盘:四样水果和糕点。

4. 烟酒:用于招待宾客。

5. 茶具:用于敬茶。

6. 其他装饰品:如对联、拉花、气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