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七吃食有讲究:年初十吃莜面由来

小编

正月初十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日子,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和食俗。其中,吃莜面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以下是关于正月初十吃莜面的由来及其相关习俗的详细说明。

正月初十七吃食有讲究:年初十吃莜面由来

老鼠娶亲日

正月初十被称为老鼠娶亲日,人们在这一天吃莜面是为了讨好鼠爷,祈求新年交好运。老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会破坏庄稼,因此人们通过庆祝老鼠娶亲来祈求老鼠不要再来偷吃粮食。

这个习俗反映了人们对老鼠的复杂情感。一方面,老鼠是农业生产中的害兽,人们需要防范其破坏;通过庆祝老鼠娶亲,人们也希望与老鼠和谐共处,减少其对粮食的威胁。

石头节

正月初十也是石头节,也称为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当神等,忌动石器,以示对石头的敬仰。

石头节反映了中国古代对石器的依赖和敬仰。石器的使用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因此人们通过祭祀石头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祭祖神

莜面与“谷”谐音,寓意家族的繁荣兴旺。在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祭祖并摆放莜面,以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身体健康。祭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同时也祈求祖先的庇佑,确保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

忌动石器

正月初十这天,人们忌动石器,如石磨、碾、石臼等,以示对石头的敬仰。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石器的重要性的认识,石器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人们通过忌动石器来表达对石器的尊重和保护。

点灯和祭拜

在一些地区,正月初十晚上要点灯、焚香、敬纸,对老鼠娶亲志贺。点灯和祭拜的习俗不仅是对老鼠娶亲的庆祝,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通过这些仪式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烤狮子火

在一些农村,正月初十晚上家家户户会燃起一堆柴禾,将家中破旧的笤帚、簸箕等投入火中焚烧,寓意驱除病魔,祈求健康。烤狮子火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渴望,通过焚烧破旧物品来驱除病魔,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营养成分

莜面富含蛋白质、亚油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调节血糖和胰岛素等多种功效。莜面的高营养价值和多种保健功能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特别适合作为节日食品,既能满足口感需求,又能起到保健作用。

健康功效

莜面中的亚油酸对人体新陈代谢有功效,可以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莜面的健康功效使其在传统节日中受到青睐,不仅因为其美味,更因为它对健康的益处,特别是在新年期间,人们希望通过饮食来祈求健康长寿。

正月初十吃莜面的习俗源远流长,既有庆祝老鼠娶亲、祭拜石头的传统,也有祈求家庭平安、五谷丰登的寓意。莜面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还能起到保健作用。通过这些习俗和食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农耕的重视和对健康的追求。

正月初十七,被称为“人气日”,是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习俗和禁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传统习俗:

1. 人气日:正月初十七被认为是中年人的“人气日”,天气的好坏预示着这一年中人的兴衰。人们会在这一天吃饺子或面条,寓意健康长寿和好运。

2. 送蛐蜒蝎子节:在正月十七和十八的晚上,人们会在院子里点燃篝火,看着柴火燃烧成灰烬,然后将灰烬铲到路边,象征着送走蛐蜒、蝎子等毒虫,祈求新的一年平安无事。

3. 老鼠嫁妮儿:这一天也是老鼠嫁女的喜庆日子,民间传说老鼠在正月十七出嫁。人们会在晚上早早睡觉,避免惊扰老鼠的婚礼,以求家中平安和丰收。

4. 落灯日:正月十七标志着元宵节的结束,人们会将家中的彩灯收起来,工艺精湛的灯笼会被妥善保存,以备来年使用。

5. 打小人: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打小人”的仪式,通过制作小纸人或泥偶,代表那些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人或事,然后对其进行敲打或焚烧,寓意驱赶霉运,迎接新的一年好运。

6. 吃面条:在不少地方,正月十七有吃面条的传统习俗,寓意健康长寿和顺顺利利。

7. 禁忌:包括忌熬夜、忌动针线、忌看病和忌吵架等,这些禁忌都是为了在新的一年中避免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莜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主要产于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古等高寒山区。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补充钙质、降血糖、润肠通便、辅助减肥等多种功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以下是莜面的主要营养价值:

蛋白质与氨基酸:莜面富含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构建块,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和促进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莜面还含有八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人体必需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碳水化合物:莜面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提供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膳食纤维:莜面富含膳食纤维,这种成分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膳食纤维还能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

维生素与矿物质:莜面中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12、少量的维生素E以及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年初十吃莜面是中国北方一些地区的传统习俗,尤其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份较为常见。这一习俗不仅与历史传说紧密相连,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历史渊源

1. 民间传说:正月初十被称为“老鼠娶亲日”,家家户户吃莜面以庆祝老鼠娶亲,寓意着家中一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一习俗源于对老鼠的敬畏和希望得到鼠神的庇佑。

2. 历史记载:莜面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朝时期,莜麦就被广泛种植和食用。汉武帝时期,莜面因其高营养价值而被广泛推广,成为军队的主要食物来源。

3. 清代传承:清代康熙皇帝曾对莜面给予高度评价,乾隆年间,莜面更是作为贡品送往京城,进一步提升了其地位。

文化背景

1. 祭祖神:莜面与“谷”谐音,寓意家族繁荣兴旺。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祭祖并摆放莜面,以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身体健康。

2. 象征团圆:莜面在中文中与“柚”谐音,吃莜面象征着一家人团聚,祈求家庭和睦。

3. 寓意吉利:莜面中含有一种胶质,使面团更加耐煮,寓意家庭稳定、持久。

4. 表示敬仰:古代莜面是贵重食品,常作为贡品供给皇室贵族,吃莜面也是对长辈、上级的敬仰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