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兰芳是豫西调豫剧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艺术生涯和唱段目录是豫剧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将详细介绍苏兰芳的艺术生涯、代表剧目、唱段风格及其在豫剧传承中的影响。
早年生活与艺术启蒙
出生与成长:苏兰芳,1923年出生于河南登封,乳名苏金兰,幼年时在郑州被苏占奎收养。
学艺经历:10岁时,苏兰芳进入郑州太乙班学艺,师从豫西调名老艺人周海水,成为其第一代女弟子。
职业生涯与成就
主要演出:苏兰芳出科后随团到西安演出,随后在临汝、伊川、汝阳、洛宁、延安黄龙、潢川等地剧团担任主要演员和团长。
艺术融合:1935年,她随师父周海水东进开封,将豫西调带到以祥符调为主的开封地区,促进了豫西调和祥符调的相互融合。
晚年活动与传承
传承愿望:苏兰芳晚年致力于豫西调的传承,2020年,她在郑州樱桃沟大舞台为“豫西调苏兰芳传承基地”揭牌,并授予厉琦“豫西调传承人”的荣誉。
艺术态度:她表示,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将师父周海水的技艺完全传承下来,希望将豫西调的技艺传给一个合适的人。
经典剧目
传统剧目:苏兰芳的代表剧目包括《秦香莲》《卖苗郎》《桃花庵》《穆桂英挂帅》《黄鹤楼》《三上关》《跑汴京》《收岑彭》《凤仪亭》《红灯记》《献铜桥》《北国救主》《四进士》《南阳救主》《刀劈杨藩》《望月楼》《阴阳三堂》《砸囚车》等。
现代戏剧:她还演出了现代戏剧如《红灯记》《龙江颂》《海港》《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等。
演出经历
早期演出:苏兰芳在18岁时嫁给登封县一个商人子弟,由于婆家反对,她不再登台演出,直到6年后离开婆家,重新回到戏台。
晚年演出:上世纪80年代初,苏兰芳和她的第二任丈夫组织了一个戏班子,在洛宁、宜阳、伊川、汝阳、延安、黄龙一带演出,前后10多年。
唱腔风格
豫西调特色:苏兰芳的唱腔保留了豫西调的原汁原味,演唱大腔大口、质朴无华,具有豫西调的粗犷、浑厚、苍劲、悲壮、深沉的特点。
情感表达:她的唱腔擅长表现悲剧情感,寒韵(哭腔)较多,且长于鼻音,能够深深打动观众。
表演特点
基本功扎实:苏兰芳从小刻苦练功,每天早上4点起床,喊嗓子、练功、背本、哼唱腔,一直到天黑,奠定了她扎实的表演基础。
即兴创作:她在演出中能够根据角色和情境进行即兴创作,使表演更加生动和真实。
传承工作
授徒传艺:苏兰芳晚年致力于授徒传艺,2020年,她在郑州樱桃沟大舞台为“豫西调苏兰芳传承基地”揭牌,并授予厉琦“豫西调传承人”的荣誉。
艺术传承:她表示,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将师父周海水的技艺完全传承下来,希望将豫西调的技艺传给一个合适的人。
对豫剧的影响
豫剧发展:苏兰芳通过将豫西调带到开封和西安等地,打破了豫西调演员难以在豫西以外立脚的局面,促进了豫剧的发展。
艺术价值:她的唱腔和表演不仅在当时受到欢迎,今天仍然具有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是研究豫剧发展的重要资料。
苏兰芳作为豫西调豫剧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艺术生涯和唱段目录在豫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她的唱腔保留了豫西调的原汁原味,表演风格质朴无华,情感表达深沉动人。苏兰芳不仅在豫剧的发展和传承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还通过授徒传艺,努力将豫西调的技艺传承给后人。她的艺术成就和对豫剧的热爱,使她成为豫剧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苏兰芳,1923年出生于河南登封,乳名苏金兰,豫剧名老艺人。自小流浪在郑州被苏占奎收养,10岁入郑州太乙班学艺,师从豫西调名老艺人周海水,是“豫剧十八兰”的大师姐。以下是她生平的主要经历:
艺术生涯:1935年,随师父周海水东进开封,将豫西调带到以祥符调为主的开封地区,打破了豫西调演员难以在豫西以外立脚的局面。1936年底,随团西征长安,再次造成轰动。后相继在临汝、伊川、汝阳、洛宁、延安黄龙、潢川等剧团任主要演员、团长等职务。
代表剧目:《秦香莲》《卖苗郎》《桃花庵》《穆桂英挂帅》《黄鹤楼》《三上关》《跑汴京》《收岑彭》《凤仪亭》《红灯记》《献铜桥》《北国救主》《四进士》《南阳救主》《刀劈杨藩》《望月楼》《阴阳三堂》《砸囚车》等。
荣誉与奖项:2013年荣获“中华豫剧特别奖”,2016年获得河南戏剧演员“特别荣誉奖”和“艺术功勋奖”。
晚年生活:上世纪80年代初,苏兰芳和她的第二任丈夫组织了一个戏班子,在洛宁、伊川、汝阳等地演出,深受农民的喜爱。2013年,隐逸在登封县城的苏兰芳被人发现,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之中。
苏兰芳的豫西调唱段具有以下特点:
1. 高亢悲凉:苏兰芳的唱腔以高亢悲凉为主,音域宽广,音质纯净,适合表现深沉、悲壮的情感。
2. 真声演唱:传统演唱全用真声,大腔大口,赝腔带“咦”,声音低沉,吐字清晰,字字入耳。
3. 哭腔运用:豫西调中常见的“寒韵”(落4、7)较多,且长于鼻音,适合表现悲剧。
4. 以情带声:苏兰芳在演唱时注重以情带声,进入角色,表现出强烈的感彩。
5. 适合悲剧角色:她的唱段多用于表现悲壮、深沉的角色,如正旦、青衣等。
苏兰芳是豫剧豫西调的杰出代表,她的代表作品包括:
《秦香莲》
《卖苗郎》
《桃花庵》
《穆桂英挂帅》
《黄鹤楼》
《三上关》
《跑汴京》
《收岑彭》
《凤仪亭》
《红灯记》
《献铜桥》
《北国救主》
《四进士》
《南阳救主》
《刀劈杨藩》
《望月楼》
《阴阳三堂》
《砸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