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脆可口的美食,马蹄酥的由来历史

小编

马蹄酥是一种酥脆可口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起源于唐代,并在各地演变出不同的风味和制作方法。以下将详细介绍马蹄酥的由来、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其文化意义。

起源

唐代宫廷食品:马蹄酥原为唐代的宫廷食品,相传是由唐王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带回家乡陕西省探亲时携带的。乡亲们尝后赞叹不已,经皇后同意,娘家派一名心灵手巧的人向随行御厨学得制作方法,后来传入民间。

王莽篡位传说:另一种说法是,西汉末期王莽篡位,追杀刘姓子孙,刘秀逃命途中饥饿难耐,吃了卖“梅花酥”老人的糕点,后来刘秀重兴汉室,为纪念这段经历,下旨寻找“马蹄酥”。

流传与发展

福建与江苏的传播:唐代开辟闽疆,马蹄酥随南下人员传入闽南。福建同安和江苏江阴等地的马蹄酥在清朝末年仿制镇江同名糕点,并经改进成面,逐渐流传开来。

地方特色:在山西繁峙,马蹄酥原名为“梅花酥”,制作时将其切成马蹄状的小块,并采用御赐名“马蹄酥”。

基本步骤

面团制作:将面粉、糖、油和水混合揉成面团,醒发30分钟。

馅料准备:将核桃、松子、瓜子和芝麻炒香后捣碎,加入糖和油拌匀。

成型与烘烤:将面团分成小剂子,包入馅料,擀成马蹄形状,放入烤箱烘烤至金黄色。

具体方法

江苏江阴做法:将面粉、糖、油和水混合揉成面团,醒发后擀成薄片,包入糖油酥,擀成酥坯,刻上马蹄印,涂刷饴糖,烘烤至金黄。

福建同安做法:面团制作与江苏类似,但加入更多果仁和芝麻,烘烤时注意火候控制,以确保外皮酥脆、内馅香甜。

历史故事

长孙皇后的传说:长孙皇后回家乡探亲时携带马蹄酥,乡亲们尝后赞不绝口,经皇后同意,制作方法传入民间,成为陇州的著名食品。

刘秀与马蹄酥:刘秀在逃命途中吃了“梅花酥”,后来重兴汉室,下旨寻找“马蹄酥”,成为东汉王朝的象征。

文化象征

抗清斗争象征:江阴马蹄酥起源于抗清斗争,象征对满清统治者的反抗。

喜庆与馈赠:马蹄酥在闽南地区常用于婚庆和喜事,也是馈赠亲友的礼品。

创新与改良

新口味开发: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口味的改良版马蹄酥,如芝麻味、核桃味、巧克力味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包装技术:现代马蹄酥采用先进的包装技术,延长保质期,便于长途运输和销售。

健康与营养

现代马蹄酥在保持传统风味的注重健康饮食,减少糖分和油脂的使用,推出低糖、低脂的版本。

马蹄酥作为一种传统小吃,不仅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受到人们的喜爱,还因为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而显得更加珍贵。无论是作为节日食品还是日常零食,马蹄酥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马蹄酥的主要产地包括福建同安、江苏常州、江苏江阴、山西繁峙、陕西佳县和陇州等地。

马蹄酥的制作工艺和配方如下:

制作工艺

面团制作:将面粉、酵种、白糖、豆油和开水混合,揉成油糖面团。加入食碱水,反复揉匀,划开透气,然后再次揉合。

酥面制作:将面粉、白糖、豆油和食碱水混合,搓成糖油酥。

包酥:将糖油面搓成条,摘成剂子,揿扁成皮子,包入糖油酥,收口捏拢。

成型:将包好酥的面团擀成直径约6.7厘米的酥坯,刻上马蹄印,涂刷稀释的饴糖。

烘烤:将酥坯贴在炉壁上,烘烤4分钟后,撒上绵白糖,覆盖水钵焖约3分钟,出炉即成。

配方详解

酥脆可口的美食,马蹄酥的由来历史

原料:面粉、绵白糖、豆油、食碱、饴糖、酵种。

具体配方:面粉1.8公斤、绵白糖350克、豆油350克、开水500克、食碱5克、酵种适量。

马蹄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历史渊源:马蹄酥原为唐代的宫廷食品,后流传入民间。相传唐王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回家乡陕西省探亲时,携带马蹄酥作为随身礼物。乡亲们尝后赞叹不已,经皇后同意,娘家派一名心灵手巧的人,向随行御厨学制作此佳点的工艺,后来传入民间。

文化背景:马蹄酥的名称来源于其形状,像马蹄。它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荣耀,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唐代,宫廷食品的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马蹄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随着历史的推移,马蹄酥的制作工艺逐渐传入民间,各地的工匠们在传承的基础上,又结合当地的食材和口味,对马蹄酥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其成为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