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说:陕北道情的演奏形式演变

小编

陕北道情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戏曲剧种,其演奏形式经历了显著的演变。以下将从演奏形式的演变、乐器与音乐风格的变化、代表性剧目与传承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早期形式

起源与早期发展:陕北道情最早起源于唐代道教徒唱的经韵,最初是诗赞体形式,用于道士念经和布道。

说唱形式:宋代以后,道情吸收了词牌和曲牌的特点,演变为民间布道时演唱的道歌,形成了早期的说唱形式。

戏曲化发展

清唱与地摊坐唱:到了明清时期,道情逐渐从清唱发展为地摊坐唱,并在庙会等场合进行表演。

化妆表演:光绪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道情从坐唱发展为舞台演出,增加了化妆表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戏曲形式。

现代发展

新道情的创造: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道情艺人在传统基础上创造了“翻身道情”,多演出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现代戏。

舞台演出:新中国成立后,道情戏进一步发展,各村堡的民间班社不断扩大,演出形式更加多样,包括农村庙会、社火、秧歌等。

乐器演变

传统乐器:陕北道情的传统乐器包括小三弦、四音子(用四股弦、双马尾制弓)、管子,号称三大件。

现代乐器:现代道情在乐器上进行了创新,改用板胡为主奏,并增加了提琴、打琴、长笛等,丰富了音乐表现力。

音乐风格

东路与西路:陕北道情分为东路和西路两种调式,东路为徵调式,演唱风格高亢明快;西路为商调式,演唱风格细腻委婉。

曲牌与唱腔:陕北道情有“平调”、“土字调”、“十字调”等二十余种曲调,每种曲调又有多种板头和板尾,形成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代表性剧目

传统剧目:陕北道情的传统剧目多表现道教故事、历史故事和生活故事,如《十万金》、《闹书馆》、《牡丹亭》等。

现代剧目:现代道情还创作了许多反映现代生活的剧目,如《翻身道情》、《赛畜会》等,这些剧目在革命年代传唱至今,成为陕北道情的代表作品。

传承方式

家庭传承与集体传承:陕北道情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父子相授和以村为基本单位的集体传承两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8年,陕北道情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推广。

陕北道情的演奏形式从早期的诗赞体说唱,经历了地摊坐唱、舞台演出的演变,到现代的多样的演出形式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发展历程。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陕北道情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元素,成为陕北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

陕北道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最初源于道教徒诵经的经韵,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陕北道情的历史渊源

起源:陕北道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当时道教在陕北地区盛行,道人们以道学为意创音谱曲,制作了用于宣传道家学说的演奏乐曲,称为道曲。这些道曲最初是道教内部的诵经音乐,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传唱的艺术形式。

发展过程:在宋代,道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道教被尊为正教,道情在民间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元代时,道情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坐班清唱发展成为广场演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皮影,成为有人物、情节的对唱表演。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道情在陕北地区发展成形,成为当地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清涧道情作为陕北道情的代表,最早出现于清涧县东解家沟的玄武村,后与当地的民歌结合,并吸收了眉户、秧歌的艺术成分,形成了独特的清涧道情。

陕北道情的发展阶段

清道光年间:山西忻州一批道情艺人前来清涧演出,将山西道情传入清涧,与当地的民歌结合,形成了清涧道情。

光绪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清涧县的道情班子开始出外演出,使道情戏传播到子洲、子长、志丹、横山、绥德等地,出现了村村社社有班子的兴盛局面。

戏曲文化说:陕北道情的演奏形式演变

民国二十四年(1935):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陕北道情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道情艺人在传统道情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道情,因多演出反映陕甘宁边区人民革命斗争生活的现代戏,被称为“翻身道情”。

陕北道情的艺术特点

演唱形式:陕北道情的演唱形式多样,除独唱外,还有合唱、伴唱等。演唱风格独特,用的是陕北方言,且以民族唱法为主。

伴奏乐器:主要乐器包括三弦、四胡、笛子、管子、喷呐等,打击乐器有渔鼓、简板、水擦、梆子、木鱼、碰铃等。

唱腔体系:陕北道情唱腔体系丰富多彩,包括老道情、东路调、五花调三大类,它们既可各自单独构成道情剧目唱段,又可相互配合运用于道情剧目唱段中。

陕北道情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的延安、榆林地区,尤其是清涧、子长、延川、子洲等地。

陕北道情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陕北道情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社会各界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保护。

2. 传承方式的创新:传统的口传心授方式仍然在发挥作用,但现代的教学方法和培训课程也在逐步推广。例如,清涧县举办了陕北道情培训班,邀请专家和从业艺人进行授课,以提高学习效率和传承质量。

3. 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为了吸引更多观众,陕北道情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例如,创作了反映现代生活的剧目《乾坤湾》,并在音乐编排和舞台表现上进行了现代化的处理,使其更具观赏性和时代感。

4. 推广与传播:陕北道情通过各种演出和活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例如,清涧县组织道情演出团下乡演出,覆盖了广泛的观众群体,并通过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5. 教育与普及:将陕北道情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组织学生参与道情活动,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这种教育与普及的方式有助于陕北道情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