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后者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降后的桑叶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尤其经过霜打后的桑叶药效更佳。
霜降的定义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
霜降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并不是表示“降霜”。
霜冻的定义
霜冻是指在生长季节里,夜晚土壤表面温度或植物冠层附近的气温短时间内下降到0℃以下,导致植物体内水分结冰,代谢过程受损。
霜冻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与植物受害联系在一起,没有植物的地方就不会有霜冻发生。
区别
霜降是一个节气,表示气温骤降和昼夜温差大,而霜冻是与植物受害联系在一起的低温现象。
霜降通常伴随着初霜的出现,而霜冻可能在没有霜的情况下发生。
清肺润燥
霜降时节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肺燥咳嗽等症状。桑叶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因干燥引起的不适。
桑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滋润肺部,缓解咳嗽。
平肝明目
桑叶入肝经,具有平肝清热的效果,对于肝火旺盛引起的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保护肝脏,改善眼部健康。
清热解毒
桑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因体内热毒引起的皮肤问题,如痤疮、皮疹等,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桑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抵御热毒,保持皮肤健康。
其他功效
桑叶还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鼻出血。
桑叶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燥咳嗽等病症。
霜降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气温骤降和昼夜温差大;后者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表示低温导致植物体内水分结冰。霜降后的桑叶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包括清肺润燥、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尤其经过霜打后的桑叶药效更佳。
霜降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如下:
1. 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它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初霜开始出现。
霜降并不意味着一定会降霜,而是指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2. 霜冻:
霜冻是指在生长季节里,夜晚土壤表面温度或植物冠层附近的气温短时间内下降到0℃以下,导致植物体内水分冻结,造成植物受害的现象。
霜冻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可能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即使没有出现白霜,也可能发生霜冻。
霜降后桑叶的常见食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桑叶茶:采摘霜降后的桑叶,清洗干净后切碎,蒸制十分钟,晒干后装瓶保存,平时可以像泡茶一样饮用。
2. 油炸桑叶:将桑叶清洗干净,裹上淀粉和蛋液后油炸,味道美味。
3. 凉拌桑叶:采摘鲜嫩的桑叶,用开水焯过后过冷水,切丝后加入盐、蒜泥、香油和酱油,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4. 桑叶瘦肉汤:将鲜嫩的桑叶清洗干净后切碎,放入煮瘦肉汤时滚烫一下即可食用,味道鲜美。
5. 桑叶猪肝汤:将猪肝洗净切片,与嫩桑叶一同煮汤,加入适量盐调味,具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的功效。
6. 桑叶茅根猪肉汤:将嫩桑叶、白茅根、黄豆、猪肉和生姜一同煮汤,具有清热祛湿、健脾益胃的作用。
7. 桑杏汤:将霜桑叶、杏仁、沙参、川贝母、梨皮和冰糖一同煮汤,具有清肺润燥的功效,适合肺燥、肺热或外感温燥引起的咳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霜降后,桑树进入冬季休眠期,此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养护,以确保来年桑树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以下是霜降后桑树养护的详细步骤和建议:
剪梢:在霜降前后进行剪梢,去除枝条的幼嫩部分,以提高春叶产量和增强桑树的抗寒性。
清洁桑园:清除桑园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的病虫害。
整枝修拳及堵塞缝隙:修剪枯枝、枯桩、病虫害枝等,填堵树干缝隙,防止害虫越冬。
冬耕:进行深耕,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并冻死或晒死土壤中的越冬害虫。
追施冬肥:在桑树进入休眠期后施入有机肥,以补充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
防霜冻灾害:注意霜害,采取熏烟、灌水等措施预防霜冻,减轻霜害对桑树的影响。
稻草束枝:用稻草把枝条集中束缚起来,便于施肥冬耕等田间作业,并防止害虫潜入越冬。
补植缺株:及时补植桑园中的缺株,以保证桑园的完整性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