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同城化和一体化 国家级城市群有几个

小编

国家级城市群是指特定地域范围内,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体,通过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形成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体,实现高度同城化和一体化。

定义

国家级城市群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标准

空间组织紧凑:城市群体内部城市分布密集,空间利用率高。

经济联系紧密:城市间经济活动频繁,产业链互补性强。

高度同城化和一体化:城市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高度共享,社会经济发展高度融合。

批复情况

截至2019年2月28日,国家共批复了10个国家级城市群,分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

名单

1. 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国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

2. 哈长城市群: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城市,国土面积26.4万平方公里。

3. 成渝城市群:包括成都、重庆等城市,国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4.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国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

5. 中原城市群:包括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

6. 北部湾城市群:包括南宁、海口、湛江等城市,国土面积11.66万平方公里。

7. 关中平原城市群:包括西安、宝鸡、咸阳等城市,国土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

8. 呼包鄂榆城市群: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城市,国土面积17.5万平方公里。

9. 兰西城市群:包括兰州、西宁、海东等城市,国土面积9.75万平方公里。

10.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国土面积5.6万平方公里。

高度同城化

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群内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高度发达,形成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

公共服务一体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城市群内部高度共享,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经济一体化:城市间产业链互补,经济活动高度协同,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

高度一体化

政策协调:城市群内部政策协调一致,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市场统一:城市群内部市场统一,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资源自由流动。

社会融合:城市间社会文化高度融合,居民认同感强,形成共同的城市文化。

国家级城市群通过高度同城化和一体化,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和社会集聚效应,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随着更多城市群的批复和发展,国家级城市群将在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家级城市群包括以下城市:

1.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城市。

2. 长三角城市群:涵盖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城市。

3.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

4. 成渝城市群:包括重庆市的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城市。

5. 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湖北省的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襄阳、宜昌、荆州、荆门,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衡阳、娄底,江西省的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宜春、萍乡、上饶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

6. 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南阳、安阳、商丘、新乡、平顶山、许昌、焦作、周口、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济源,山西省的长治、晋城、运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郸,山东省的聊城、菏泽,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阳、亳州市。

7. 关中平原城市群:包括陕西省的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杨凌、商洛、天水、平凉、庆阳、运城、临汾等城市。

8. 哈长城市群:包括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松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9. 北部湾城市群: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广东省的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海南省的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昌江黎族自治县。

10. 呼包鄂榆城市群: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陕西省的榆林。

高度同城化和一体化对城市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影响

资源优化配置:同城化促进了城市内不同区域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补发展,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产业优化升级:同城化推动了城市内各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了技术的交叉融合和创新。

经济竞争力提升:通过强化城市内不同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更加强大的经济整体,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资本。

社会影响

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改变:同城化加速了人们的流动性,增强了城市内不同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社交网络的形成和拓展。

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交流增加: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和交融,使得城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问题:同城化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加剧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控。

交通和基础设施影响

交通网络同城化: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路交通为主体的都市圈公共交通网络服务体系,简化进出站流程,实现无缝换乘。

基础设施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面向都市圈开放,促进了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要素流动的自由化、便利化。

环境和资源影响

高度同城化和一体化 国家级城市群有几个

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同城化可能带来城市资源的短缺和环境问题,需要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通过同城化,城市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级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顶层设计与规划: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新型城镇化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地方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措施。

2. 区域协调政策:通过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例如,通过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推动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和共享。

3. 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城市群内的产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群的产业竞争力。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 人才政策: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例如,提供住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5. 财政和金融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和金融优惠,促进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

6.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推广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等措施,降低城市群的能源消耗和排放。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群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8.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