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农事 如何管理日光温室喜温类蔬菜

小编

霜降时节,气温逐渐降低,喜温类蔬菜如番茄、茄子、辣椒等在日光温室中仍需加强管理以确保高产。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管理措施。

温湿度调节

白天温度:保持白天温室内的温度在23-28℃,夜间保持在15-18℃。

夜间温度:夜间温度应控制在13-18℃,以减少冷害风险。

湿度控制:室内相对湿度根据不同作物调整,番茄、茄子在45%-50%;甜辣椒、黄瓜在60%-80%。

防寒保温

覆盖保温材料:在夜间气温降至15℃时,覆盖保温被或草苫等保温材料,选用保温性好的材料,保温被厚度在2厘米以上,并有防水功能。

关闭风口:晚上关严风口,四周围一道草帘,门口挂保温门帘。

科学浇水

缓苗后至幼果膨大期前:以促根控秧为主要目标,尽量不浇水或少浇水。

果实采收初期至结果盛期:需水量较大,一般5-7天灌一次水,具体浇水时间根据天气、作物长势和土壤而定。

平衡施肥

追肥时机:番茄第一穗果长至直径2-3厘米时要及时追肥,每亩随滴灌浇水施用氮磷钾含量比例为16:8:34的速溶肥5-8公斤,或随水追施氮磷钾含量比例为15:5:25的液体冲施肥8-10公斤。

其他作物:茄子、甜辣椒、黄瓜等在果实膨大初期开始追肥。

吊蔓和整枝

吊蔓:定植后15-20天及时吊蔓,每畦两行分别向上吊,采用银灰色吊绳吊蔓有趋避蚜虫的作用。

整枝:及时绕秧、落秧、打杈、去除下部老叶和黄叶。水果型黄瓜从第6片叶开始留瓜,要及早去除1-5叶的幼瓜花蕾。

授粉和果实管理

授粉:番茄、茄子在每穗花开放3-4朵时采取震荡授粉器或释放熊蜂辅助授粉,及早去除多余的幼果和畸形果。

果实调整:黄瓜能自行坐果,不需用生长调节剂蘸花处理,禁止使用“顺直灵”等生长激素来处理花朵。

物理和生物防治

物理方法:优先采用安装防虫网阻隔害虫进入棚内、悬挂粘虫黄板等物理方法来预防。

生物农药:病虫害发生初期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农药来防治,并严格执行施药后安全间隔期再采收的规定,确保上市产品的安全。

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以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产生。

霜降时节,日光温室喜温类蔬菜的管理重点在于温度控制、水肥管理、植株调整和果实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确保蔬菜安全越冬。

霜降时节日光温室蔬菜管理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温措施:霜降后气温下降,应加强温室的保温工作。可以通过覆盖草帘、棉被等保温材料,夜间关闭风口,保持棚内温度。白天适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温湿度调节:白天温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3℃-28℃,夜间保持在15℃左右。室内相对湿度根据不同作物来调整,番茄、茄子在45%-50%;甜辣椒、黄瓜在60%-80%。放风时应在中午前后,根据温度变化确定放风时机,若外界温度低于5℃,放风时间不超过30分钟。

霜降农事 如何管理日光温室喜温类蔬菜

3. 水肥管理: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合理浇水施肥。浇水要适量,避免湿度过大引发病害;施肥要注意平衡,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蔬菜的抗寒能力。

4. 植株调整和果实管理:及时绕秧、落秧、打杈、去除下部老叶和黄叶。番茄、茄子等作物在每穗花开放3-4朵时采取震荡授粉器或释放熊蜂辅助授粉,及早去除多余的幼果和畸形果。

5. 病虫害防治:由于温室内光照时数逐渐缩短,温度忽高忽低,湿度大,病害时有发生。应优先采用安装防虫网阻隔害虫进入棚内、悬挂粘虫黄板等物理方法来预防;病虫害发生初期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农药来防治。

在霜降时节,日光温室蔬菜的增温保温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

增温保温措施

稳定地温措施:通过挖防寒沟、增施有机肥、地膜覆盖和膜下浇水等方法,有效阻止地温下降,保证根系正常生长。

提高气温措施:清洁棚膜增加透光度,后墙挂反光膜,合理管理棉苫,增加保温覆盖物,必要时使用人工增温设备,如碳晶电热板或电暖气。

光照管理

保持棚膜清洁:定期清理棚膜上的灰尘和落叶,确保良好的透光性。

利用反光幕:在后墙或栽培畦北侧挂反光幕,增加光照,提高室温。

人工补光:在阴天或雾天使用日光灯、高压汞灯等进行人工补光,确保蔬菜获得足够的光照。

水分管理

控制浇水:冬季应减少浇水次数,避免大水漫灌,采用膜下滴灌或隔行浇水,降低地温下降的风险。

合理施肥:根据作物需求平衡施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寒能力。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加强温室通风,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生物防治: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农药,确保上市蔬菜的安全性。

霜降时节,日光温室蔬菜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生产绿色蔬菜为目标,综合运用农业措施、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提高蔬菜标准化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 生态调控:利用日光温室特殊的小气候环境及其密闭特点,采取调控温湿度、高温闷棚、人工伺放捕食螨、丽蚜小蜂、张挂反光幕、大通风口放风等措施,减轻病虫害程度。

3. 物理防治:在棚外放置太阳能杀虫灯、悬挂银灰色膜驱避蚜虫、风口处设置防虫网、温室内悬挂黄(蓝)板、性诱剂、安置紫外线杀虫灯等措施驱避与诱杀斑潜蝇、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控制害虫虫口基数。

4.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通过建立生态平衡,降低病害的发生。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提高防治效果。

5.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优先选用粉尘剂、烟雾剂等低毒高效农药,避免低温高湿的生长环境。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规范,合理轮用和混用农药,降低农产品农药及其它化学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