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和结婚是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多方面的费用和习俗。了解订婚和结婚分别需要支付的费用及其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新人更好地规划婚礼预算,确保婚礼顺利进行。
订婚费用
订婚礼金:订婚礼金通常在订婚前给女方,金额根据当地习俗和家庭经济状况而定,常见的金额有10001元、50001元、6666元、8888元、9999元等。
见面礼:女方第一次去男方家时,男方会给女方见面礼,金额因地区风俗而异,通常为吉利数字。
送日子钱:确定婚期后,男方会到女方家送日子钱,金额同样根据风俗和家庭环境决定。
金首饰:订婚时,男方会送给女方金首饰,通常是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或五金,金额一般在1万元以上。
结婚费用
彩礼:结婚彩礼是男方给女方父母的财物,表示感谢女方父母的养育之恩,金额根据男方家庭经济状况而定,常见的金额在5万元到30万元之间。
上车下车礼:男方在接亲时给女方上车下车礼,金额一般为吉利数字,部分地区可能高达数千元。
改口钱:女方结婚后向男方父母敬茶时,男方父母会给女方改口钱,金额一般为几百元到数千元。
婚宴费用:婚宴是婚礼上最大的开销,具体费用根据婚宴规模、地点和餐饮标准而定,一般在5万元到20万元之间。
其他开支:包括婚纱照、婚礼戒指、婚纱租赁、糖果礼品等,各项费用加起来一般在2万元到5万元之间。
金额和寓意
金额选择:订婚礼金的金额应尽量讨好彩头,避免使用不吉利的数字如4,常见的选择有666、888、999等。
寓意:金额的选择应体现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和诚意,如10001元代表“万里挑一”,50001元代表“掌上明珠”。
习俗和礼仪
习俗:不同地区的订婚彩礼习俗有所不同,男方应根据当地习俗准备彩礼,如山东的订婚彩礼金额在1.8万到8.8万元之间。
礼仪:订婚礼金通常用红色红包包起来,最好带有龙凤图案,以增加喜庆感。
法律规定
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彩礼的范围和返还原则,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返还彩礼的情形:包括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已办理结婚登记但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况。
订婚和结婚的费用因地区和家庭经济状况而异,订婚礼金和结婚彩礼的金额应尊重当地习俗并体现诚意。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帮助新人更好地规划婚礼预算,避免因彩礼问题引发纠纷。
订婚和结婚在流程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订婚流程
1. 双方家长见面:订婚前,双方家长会见面商议订婚的流程、聘礼、聘金等事项。
2. 确定订婚日期:选择一个吉日进行订婚仪式,通常由女方家决定。
3. 准备聘礼:男方需要准备彩礼、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等聘礼。
4. 订婚仪式:男方携亲友团到女方家进行纳采、奉甜茶、压茶瓯、戴戒指等仪式。
5. 订婚宴:仪式结束后,双方会在酒店或家中举办订婚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结婚流程
1. 婚前准备:包括确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选择婚纱摄影工作室和婚庆公司,准备结婚戒指等。
2. 婚姻登记:新人需前往民政局进行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确立法律上的婚姻关系。
3. 婚礼仪式:婚礼当天,新人入场、交换戒指、宣读誓言、敬酒等。
4. 婚宴:婚礼仪式结束后,新人会宴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主要区别
1. 法律效力:订婚不具备法律效力,只是双方家庭的约定;结婚则通过领取结婚证确立法律上的婚姻关系。
2. 仪式内容:订婚仪式主要包括纳采、奉茶、戴戒指等,注重双方家庭的交流;婚礼仪式则包括入场、宣誓、交换戒指等,注重新人的表达和承诺。
3. 举办地点:订婚宴通常在女方家或酒店举办;婚礼仪式和婚宴通常在男方家或酒店举办。
订婚彩礼钱的支付方式可以根据双方家庭的协商和当地习俗来确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支付方式:
1. 现金支付:
直接给现金:这是最传统和常见的支付方式,特别是在彩礼金额不大的情况下。现金支付具有直观和仪式感强的优点,但也存在携带安全和难以留存证据的风险。
部分现金,部分银行卡:对于金额较大的彩礼,可以考虑一部分现金和一部分银行卡转账的方式,既保留了传统仪式感,又方便了资金的处理。
2. 银行转账:
银行转账: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彩礼具有明确的交易记录,便于日后举证。这种方式适合于不同省份或距离较远的情况,但需要注意转账手续费和汇率损失。
手机银行或支付平台:现代支付手段如微信、支付宝等也可以用于彩礼支付,具有便捷性和可追溯性的优点。
3. 通过介绍人转交:
介绍人转交:通过双方都信任的介绍人转交彩礼,可以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介绍人可以作为见证人,减少后续纠纷的可能性。
4. 在亲友见证下交付:
亲友见证:在亲戚朋友众多的场合当众交付彩礼,既能体现仪式感,又能有多位见证人,便于日后证明。
5. 购买婚嫁用品:
购买婚嫁用品:有些家庭会选择将彩礼用于购买婚嫁用品,如家电、家具等,这种方式既能表达诚意,又能实际帮助到女方家庭。
订婚彩礼钱在中国法律中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中。以下是对订婚彩礼钱法律依据的详细解析:
订婚彩礼钱的法律性质
订婚彩礼钱被视为一种基于当地风俗习惯、以缔结婚姻为目的的赠与行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同时也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意味着彩礼的给付应当是自愿的,而不应成为婚姻自由的障碍或负担。
彩礼返还的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的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1.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3. 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相关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彩礼规定》)于202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进一步明确了彩礼的认定范围、返还原则等。该规定重申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原则,并对彩礼返还的具体情形进行了详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