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和福建各地的冬至传统食物丰富多样,融合了地方文化和风俗习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冬至食物及其文化背景。
米时
福州的冬至习俗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是“米时”。米时是由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浆后压成半干,再搓成圆形丸子。煮熟后,这些丸子会被裹上豆粉、芝麻、糖等,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寓意。
米时的制作过程不仅体现了福州人对食物的精细制作,还寓意着家庭团圆和未来的好运。这种传统食物在冬至这一天具有特别的意义,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搓丸
在冬至前夕,福州人会“搓丸”,这些丸子通常是用糯米粉制成的,颜色有红有白,还会捏成各种小巧的玩具,象征着兴旺吉祥。搓丸不仅是制作食物的过程,更是家庭团聚和互动的时机,寓意着家庭的和谐与繁荣。
酿青红酒
福州人在冬至这一天会酿“青红酒”,利用冬至后的低温环境促进酒的发酵,使酒更加醇香。酿青红酒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还反映了福州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利用,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数九消寒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是进入“数九寒冬”的开始。从冬至日开始,按9天一个时段,分为9段来“数九”,亦称“冬九九”。
数九消寒不仅是一个气候概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象征着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积极面对。
厦门姜母鸭
厦门人在冬至这天会吃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搭配老姜和米酒炖煮,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的功效。姜母鸭不仅是厦门冬至的传统食物,也是一种滋补佳品,反映了厦门人对健康和养生的重视。
泉州搓丸
泉州人在冬至前夕会“搓丸”,这些丸子通常是用糯米粉制成的,颜色有红有白,还会捏成各种小巧的玩具,象征着兴旺吉祥。泉州的搓丸习俗与福州类似,都体现了家庭团聚和吉祥如意的主题。
漳州冬至糖圆
漳州的风俗是冬至要吃冬至糖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用糯米粉搓丸,放置在竹筛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红糖锅内煮熟,作为节日早餐。
漳州的冬至糖圆习俗不仅是一种食物制作过程,更是家庭团圆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莆田冬至圆
莆田人称冬至前夜为“冬至暝”,家家户户会准备各种粿和汤圆,祭拜祖先,并在家中厅堂正中间支起桌子,摆放福橘和“福禄寿”红花,寓意吉祥和团圆。
莆田的冬至习俗不仅体现了对祖先的尊重,也反映了家庭团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福建各地的冬至传统食物丰富多样,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俗和习惯。无论是福州的米时、搓丸,还是厦门的姜母鸭、泉州的搓丸,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
福州冬至的习俗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搓“米时”:
福州人称冬至为“冬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搓“米时”(福州方言:拨隆细),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小吃。搓“米时”的过程寓意团圆和“时来运转”。搓好的“米时”在冬至当天煮熟,外裹黄豆粉和糖食用,象征好运。
2. 吃汤圆:
虽然福州冬至的主要食物是“米时”,但一些家庭也会选择吃汤圆,象征团圆和美好。
3. 酿酒:
冬至是福州酿制青红酒的最佳时节。家家户户会在这一天炊饭酿酒,因为此时的气候适合酿酒,且糯米质量好,酿出的酒更香醇。
4. 扫墓祭祖:
福州人有在冬至扫墓祭祖的习俗。外出的人会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福州乡村还有“冬至分‘米时’入祠堂”的习俗,多举行敬老酒宴。
5. 捏土人:
这是孩子们在冬至期间的传统活动。一对小土人摆在案桌前,寓意“回进宝”。祭拜祖先的仪式结束后,小土人会被分给孩子当玩具。
6. 数九消寒: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最寒冷的阶段,福州人会开始“数九”,即从冬至日开始,每9天为一个“九”,共数81天,直到春暖花开。
7. 占卜:
古代福州人喜欢在冬至这天进行占卜活动,以预测来年的旱涝和丰歉。这种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福建冬至的传统食物丰富多样,各地有着独特的制作方法和食谱。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冬至食物及其制作方法:
福州
米时(糍粑)
制作方法:
1. 将糯米和大米按比例混合,浸泡后磨成浆,压干成“葜”。
2. 将“葜”揉上劲,搓成小球。
3. 花生、芝麻炒香磨成粉,与糖混合。
4. 锅中水烧开,放入米时,煮至浮起后捞出,裹上糖粉。
厦门
姜母鸭
制作方法:
1. 鸭肉切块,用盐、面粉抓洗后焯水。
2. 老姜切片,与鸭肉一起用麻油煸炒。
3. 加入米酒、酱油、蚝油、盐等调料,焖煮至鸭肉熟烂。
泉州
冬至丸子(元宵)
制作方法:
1. 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分成小剂子。
2. 包入甜或咸的馅料,搓成丸子。
3. 锅中水烧开,放入丸子煮熟。
漳州
冬至糖圆
制作方法:
1. 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搓成小圆球。
2. 放入红糖水中煮熟,作为早餐。
莆田
搓丸子
制作方法:
1. 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搓成小丸子。
2. 煮熟后,有的会贴在门楣上或撒在屋檐上,寓意吉祥。
宁德
“Cué”(咸汤圆)
制作方法:
1. 糯米和小米磨浆,压干后搓成丸子。
2. 煮熟后,加入炒好的咸馅料(如冬菇、芹菜、肉丝、海鲜等),煮成咸汤圆。
南平
糍粑
制作方法:
1. 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中,用木杵舂成糍粑。
2. 搓成丸子,沾上豆粉、糖或猪油等食用。
三明
笋馅、菜馅、肉馅汤圆
制作方法:
1. 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包入笋、菜、肉等馅料。
2. 锅中水烧开,放入汤圆煮熟,可加入竹笋、香菜等佐料。
龙岩
“鬼糕”
制作方法:
1. 苎麻或艾草捣碎,和糯米粉揉匀成淡绿色面团。
2. 包入梅菜、笋干、香菇、五花肉等馅料,蒸熟。
平潭
咸米时(时来运转)
制作方法:
1. 地瓜和地瓜粉制成薄皮,包裹虾仁、蟹肉、猪肉、紫菜等馅料。
2. 可蒸可煮,作为主食食用。
福州冬至有许多特别的食品商家推荐,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商家及其特色美食:
1. 福州百洋:
竹荪抱虾滑:鲜美营养,适合多种烹饪方式。
竹荪御花:鲜香味美,老少皆宜。
竹荪御膳笼包:多汁鲜美,温暖冬日。
竹荪御片:脆嫩竹荪,多种烹饪方式。
2. 同利肉燕:
肉燕:福州百年老字号,燕皮薄如纸,馅料鲜香。
3. 永和鱼丸:
鱼丸:手工制作,鱼香四溢。
4. 叶家花生汤:
花生汤:软糯香甜,古早味浓郁。
5. 我想吃鱼了:
福州春卷:冬至特惠,消费满88元即赠。
燕麦汤圆:冬至特惠,到店消费即赠。
6. 花巷肉松老铺:
肉松:福州传统小吃,白粥的最佳搭配。
7. 芳记石井捞化:
捞化:鲜香十足,福州人的心头好。
8. 石井元宵:
元宵:福州人冬至必吃单品,鲜肉馅料。
9. 聚春园:
佛跳墙:闽菜代表,滋补佳品。
荔枝肉:酸甜可口,外酥里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