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财源广却求岁岁平安 满堂春怎样年年顺景

小编

门前的老槐树又抽了新芽,檐下的灯笼换上了"招财进宝"的绸布,隔壁张婶家剁饺馅的声响穿过院墙。正是这般烟火气里,总见着红纸金字的春联悬在门楦上——左联"财源广进达三江",右联偏偏配个"岁岁平安福满堂",倒比那铜钱纹路的窗花更耐琢磨。

为何财源广却求岁岁平安 满堂春怎样年年顺景

人心有杆秤

装米的白瓷缸描着缠枝莲,存钱的匣子却要雕五蝠捧寿。可见金银堆成山时,最怕梁上落灰尘。东街茶楼里说书人常讲:古时候扬州盐商砌了金马桶,夜半还得爬起来数房梁——怕贼偷,更怕梁塌。钱财多了,挂念便成了秤砣,坠得心头那杆秤七上八下。所以攒着元宝的,反而最先供起慈眉笑眼的弥勒佛,香炉里插三炷平安香,青烟袅袅上天时,求的都是同一桩:今夜闭眼,明朝睁眼,日头照旧打东边起来。

春水向东流

城西染坊的伙计最懂这个理。靛青缸里捞出的布匹,晴天晾在竹竿上能泛出宝光,可若遇见梅雨天,再好的料子也要闷出霉点子。所以他们给主顾送货,总在箱底压张红纸片,拿毛笔歪歪扭扭写"顺遂"二字。坊主老周说:"这世上的彩头,跟染布一个道理——温度时辰差半分,颜色就跑了调。"满堂春光看着热闹,却也最忌穿堂风,故此窗棂上总要留道缝,让东风进得来,西风出得去。

秤杆两头翘

菜市口卖芝麻饼的老汉,油纸包点心时要多问句:"要甜的咸的?"甜馅洒黑芝麻,咸馅缀白芝麻,总有主顾要混着包。他撩起围裙擦手笑:"这就对喽,甜咸各半才酥脆。"过日子何尝不是这般?南货店掌柜姓崔,架上既有蜜饯罐子,也摆着腌酸菜的陶瓮。有回他捏着块冬瓜糖道:"您瞧这糖霜,单吃齁嗓子,配着苦茶刚刚好。"这话后来被写账先生记在红纸条上,贴在算盘旁边当箴言。

估衣铺的老板娘有句口头禅:"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她柜台底下藏着个缺角的聚宝盆,却拿它当针线筐使。有回见小丫头往盆里丢铜板,她拍着腿笑:"傻囡,这盆真要能生钱,我早拿它接房檐水了——平安才是养人的活水哩。"窗外正巧有货郎摇铃经过,叮当声混着晒霉的樟木箱味儿,飘过半条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