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街角的香烛铺子还亮着灯,老王抖开皱巴巴的红色,轻轻压在财神像前的香炉底下。这动作他做了十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可今天突然有人问他:"为啥非得是一百块?"
讨个口彩
中国人做事讲究好兆头,摆财神跟前,就像给庄稼浇水盼丰收。一百元红彤彤的票子,"百"字通"佰",暗合"财帛丰盈"的老话。你细看那编号,尾数带6、8的特别抢手,菜市场卖金纸的刘婶常说:"这不就是给老天爷递话嘛——钱要滚着来,发得响亮。"
钱养钱
镇上的老银匠说得妙:"铜钱搁钱箱会生锈,供在神前才活络。"那张百元钞像粒种子,在香火气里泡着,慢慢就把人对财富的诚心泡发了酵。见天看着它的人,买菜时多还两毛零头,做工时多使三分力气,日子真就滋润起来——这大概就是老辈人说的"钱找人"。
心意秤
庙门口摆卦摊的张瞎子有句名言:"供钱不是买,是修自家的财路。"穷人供五块不算少,富人摆金元宝不见得多,关键在诚心。那年发洪水,李嫂把最后一张百元票子供上,三天后竟在旧棉袄里摸出遗忘的拆迁存折。你说巧不巧?可街坊都说:"财神爷收的是心,不是钱。"
活教材
小孩子踮脚看供桌上的,比学十遍储蓄课都管用。杂货铺孙家儿子从小见着供钱仪式,如今开网店都知道"留两分利钱养客源"。这百元就像面镜子,照见人对钱财的态度——不当守财奴,不做亏心事,财路自然越走越宽。
香灰落在那张略显陈旧的人民币上,路灯透过窗户给财神像镀了层金边。这习俗或许没什么科学道理,可它让寻常日子有了盼头,让艰难时刻存着念想。就像茶摊陈老汉说的:"人心要是穷了,供座金山也白搭。"那张被香火熏黄的百元钞,说到底不过是块叩开幸福生活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