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饱经800多年风雨

小编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集雕刻、贴金、彩绘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历经800多年的风雨,饱经沧桑。为了保护和修复这尊珍贵的文物,国家文物局和众多科研机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下是关于千手观音修复工程的详细回顾和分析。

建造与历史

建造时间:千手观音造像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年),由赵智凤主持建造。

历史价值:千手观音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历次修缮

修缮历史:千手观音自建造以来,历经多次修缮,最近一次大面积贴金是在清代光绪年间。

修缮记录:历代修缮虽然没有详细记录,但在旧金箔的揭取过程中,仍可通过揭取金箔的层数发现前人的修复痕迹。

主要病害

病害类型:千手观音造像面临的主要病害包括金箔剥落、岩体开裂、彩绘脱落等。

修复难度:修复工作极其复杂,涉及多种材料和工艺,且需要考虑地质地貌、环境气候等因素。

修复技术

古法与现代结合:修复团队采用了古法贴金箔的技术,并通过创新方法确保金箔能持久附着。

多学科合作:修复过程中,联合了国内外顶尖的文物修复科研机构和专家,采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方式,确保修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修复过程

修复步骤:修复工作按照“自上而下,由外到内,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分阶段进行修复。

技术细节:修复过程中使用了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三维视频显微镜等高科技手段,确保修复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修复成果

修复效果:经过近8年的修复,千手观音造像重新焕发出摄人心魄的美,1007只手臂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历史记录:修复过程中发现的石砖题记,记录了乾隆年间的修复过程,填补了历史记录的空白。

修复意义

文化价值:千手观音的修复不仅是对文物本身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科技应用:修复过程中应用的高清摄影、X光探伤等高科技手段,为未来的文物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修复工程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复杂工程,通过多学科合作和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成功地将这尊珍贵的文物从风雨中拯救出来。修复工程的成果不仅是对文物本身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位于中国重庆市大足区,是唐末、宋初时期的重要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以下是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详细阐述:

历史背景

建造时间:千手观音像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年),由僧人赵智凤主持修建。

历史事件: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千手观音像受损,国家启动“一号保护工程”进行修复。

修复过程:2011年开始修复,2015年完成,使用了100多万张金箔和1.5吨加固材料。

文化意义

艺术价值:千手观音像是中国最大的集雕刻、贴金、彩绘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宗教意义:千手观音象征着观音菩萨对世间众生的无量慈悲和智慧,是佛教信仰的重要象征。

历史价值:千手观音像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

科学研究价值:修复过程中发现的历史文献和使用的传统工艺,为研究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和文物保护提供了重要资料。

千手观音的修复过程和技术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修复过程的启动和准备: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千手观音像受损严重,国家将其列为“一号保护工程”,启动了修复工作。

修复团队由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专家组成,包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

2. 技术难点:

金箔修复:千手观音的金箔脱落严重,修复过程中需要使用古法贴金技术,确保金箔能持久附着。金箔的修复涉及到剥离旧金箔、清洗、压平、再贴金等多个步骤。

断肢再造:千手观音有400多只手缺失或残损,修复团队需要通过X光扫描、对称原理等方法,尽可能恢复每只手的原有形态。

内部损伤检测:由于千手观音内部保存情况难以观察,修复团队采用了X光探伤、红外热成像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检测,确保修复的准确性。

3. 修复材料的使用:

修复过程中使用了超过百万张金箔和1.5吨加固材料,确保修复后的千手观音能够持久保存。

金箔的含金量在83%至92%之间,修复过程中还使用了传统的猪血混合硫化汞的红色底漆。

4. 修复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修复团队在修复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古法工艺,如大漆髹饰技术,同时也引入了现代科技手段,如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等,确保修复工作既保留了历史信息,又达到了现代修复标准。

5. 修复过程中的意外发现:

在修复过程中,工人意外触发了观音像腹部的秘密机关,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暗格,内含乾隆年间的修复记录和脱落的金箔等文物,为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除了千手观音像,大足石刻还有其他重要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案例,例如:

抢救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饱经800多年风雨

1. 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该工程采用截水帷幕、地面疏排水、竖向泄水等技术措施,有效改善了卧佛区域的长期渗水问题。

2. 小佛湾石窟修缮工程:自2019年起,大足石刻研究院对小佛湾石窟进行了室外遗存本体的修复,主要病害包括砂岩表层劣化、造像局部残损等。

3. 舒成岩摩崖造像修复:2017年,大足石刻研究院与意大利威尼托文化遗产集群合作,利用意大利先进的文物修复技术,对舒成岩摩崖造像进行了修复。

4. 北山168窟抢救性保护工程:该项目针对北山168窟的病害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改善了石窟的保存环境。

5. 石篆山摩崖造像抢险加固工程:该工程对石篆山摩崖造像进行了抢险加固,有效遏制了石窟的进一步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