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的红灯笼在寒风中轻轻晃动,转眼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时节。老辈人常说:"过年过得是传统,拜的是念想。"关于接财神的日子,南北各地却有些不同的讲究——
初四迎财神
没错,2025年正月初四正是民间迎财神的日子。这个习俗最早能追溯到宋代,商铺人家在这天早早起来洒扫庭院,把八仙桌抬到堂屋正中,摆上沉甸甸的金元宝糕点、三牲供品。最讲究的要数"鲤鱼跳龙门"这道菜,活鱼下锅前还得在鳃边系上红绳,取个"利市"的好口彩。
初五破五忙
其实北方更多沿袭"破五接财"的老传统。初五一早,胡同里就响起"咯吱咯吱"的碾子声,家家忙着剁馅包饺子。老人说饺子形似银锭,案板剁得越响,来年财路越通畅。有趣的是山西某些地方至今保留着"扔穷"习俗,初五黄昏把垃圾堆在路口点火焚烧,火光映着大人孩子的笑脸,倒比烟花还热闹几分。
马日备春耕
南方水乡则把初六称作"马日",既是送穷神,也为开春做准备。苏州人家会在这天"踏碓",把过年剩的糯米放进石臼里舂,咚咚声里藏着"五谷丰登"的期盼。客家人更细致,要往米缸贴"常满"红纸,往衣柜塞"压箱钱",连锄头都要系上红布条——这些琐碎讲究,分明是对土地的温柔敬意。
商家开市吉
开店铺的最看重初七"人日",老账房先生会请出鎏金算盘,在铺门口噼里啪啦打上一通。广州的茶楼这天必定准备"捞生",伙计们端着七彩鱼生穿梭堂间,食客们筷子举得越高,象征来年赚得越多。现在有些老字号还保留着"踩地气"的规矩,掌柜的天不亮就要绕着铺子走三圈。
记得小时候常见母亲在米缸底压一枚康熙通宝,问起缘故,她总笑着说:"铜钱方孔看得见四角天地,日子才过得周全。"这些年渐渐明白,那些看似繁琐的旧俗里,包裹着的无非是寻常百姓最朴素的愿景——衣食丰足,家宅平安。如今电子红包飞舞的时代,偶尔看见谁家窗边闪烁着真正的烛光,反倒觉得那簇微光里,藏着比二维码更温暖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