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它不仅是一个气象现象,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民俗内涵。以下将详细介绍立冬的民间风俗和立冬早晚的说法。
迎冬和拜冬
迎冬:在古代,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天子会率领文武百官出郊迎冬,并赐群臣冬衣,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拜冬:民间有“拜冬”的习俗,人们会在立冬这天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男女老少都要互相作揖行礼,称为“拜冬”。
补冬
食补:立冬后,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人们会在这一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以抵御寒冷。
饺子:北方地区有在立冬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祭祀
祭祖: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会举行祭祖活动,以时令佳品向祖先祭祀,祈求上天赐给来年的丰年。
祭天:立冬这天,人们还会祭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年风调雨顺。
其他习俗
酿黄酒:在绍兴,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扫疥:过去立冬,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民间还有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的活动,称为“扫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过冬。
早立冬和晚立冬的区别
时间定义:早立冬和晚立冬的主要区别在于太阳到达黄经225度的时间。太阳在早上或中午时分到达黄经225度属于早立冬,而更晚的时分则算作晚立冬。
气候影响:早立冬意味着第二年打春的时间也会提前一些。立冬实际上不能作为气象学上冬季的开始,因为我国幅员辽阔,立冬之前的北方已经有人穿上了棉衣棉裤,而南方的人民可能还只是短袖短裤。
气象学上的冬季开始
气象标准:按照气象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但真正的寒冷天气通常在冬至之后。
南北差异: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北方地区在立冬前就已经很寒冷,而南方地区则可能还在秋季末期或初冬时期。
立冬不仅标志着冬季的开始,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民俗内涵。迎冬、拜冬、补冬、祭祀等习俗在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立冬的早晚在气象学和民间传统中有不同的说法,但无论早晚,立冬都预示着寒冷天气的到来和冬季的开始。
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点,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在这个时节,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来抵御寒冷,以下是一些立冬常见的食物:
立冬常见食物
饺子:北方立冬的传统食物,象征团圆和温暖。
羊肉:温补食材,有助于驱寒保暖。
鸭肉:滋阴降火,适合虚不受补的人群。
鸽子肉:滋补气血,适合大病初愈或体弱者。
梨: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荸荠:清热解毒,凉血生津。
苹果:富含营养,熟吃功效同样丰富。
甘蔗:滋补养血,清热生津。
山药:健脾开胃,降低血糖。
白萝卜:清热生津,开胃健脾。
立冬特色食物
姜母鸭:南方立冬的传统美食,滋补身体。
赤豆糯米饭:江南水乡的传统食物,寓意驱避疫鬼。
草根汤:闽中地区的传统食品,滋补身体。
生葱:南京及江南地区的人们食用生葱来对抗冬季的湿寒。
香菇鸡汤:补充体力和精气神,适合女性朋友滋补养颜。
立冬时节,养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调养
温热饮食:立冬后应多吃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核桃、栗子等,以温补身体,抵御寒冷。
黑色食物:多吃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食物,有助于补肾藏精。
适量进补:立冬后可适当进补,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量,可选择红枣、枸杞、桂圆等滋补品。
起居调养
早睡晚起:冬季应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7点后起床。
保暖防寒:立冬后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颈部、腰部、脚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建议戴帽子、围巾、穿厚袜子。
室内通风:虽然要保暖,但也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半小时。
运动调养
适度运动:立冬后应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耗损阳气。
泡脚:每天睡前用温水泡脚20分钟左右,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情志调养
保持平和心态:冬季万物凋零,容易使人情绪低落,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过激,可通过听音乐、看书、画画等方式调节情绪。
其他养生方法
按摩穴位:可按摩腰眼、涌泉等穴位,以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药膳调理: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膳,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红枣桂圆莲子粥等,以增强体质,抵御寒冷。
立冬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四时八节”之一,具有丰富的节日文化和习俗。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立冬节日和习俗:
立冬节气的由来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它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万物收藏、休养生息的时节。
立冬的重要节日和习俗
1. 迎冬:
古代天子会在立冬这一天率领文武百官到北郊举行迎冬仪式,祭祀黑帝玄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会赐给群臣冬衣,抚恤孤寡。
2. 贺冬(拜冬):
贺冬也称“拜冬”,在汉代已有此习俗。人们会在立冬这天更换新衣,相互庆贺,如同过年一样。宋代时,这一习俗更为隆重,清代则演变为士大夫家拜贺尊长,民间也有互拜互贺的习俗。
3. 吃饺子:
在北方,立冬吃饺子是一种重要的习俗。饺子形状像耳朵,人们认为吃了饺子可以防止冬天耳朵冻伤。这一习俗源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故事,他发明了“饺耳”来帮助百姓抵御寒冷。
4. 祭祀祖先:
立冬这天,民间有祭祖的习俗,人们会用时令佳品向祖灵献祭,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5. 其他习俗:
在一些地方,立冬还有“扫疥”(用香草、菊花等煎汤沐浴)的习俗,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过冬。还有冬泳、办冬学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