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姓的来源_果姓起源_果姓的来历

小编

果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以下是果姓的主要来源和来历。

西汉末期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族

西汉晚期,新都侯王莽利用其姑母王政君(汉元帝皇后)的权势,逐渐成为权臣,并最终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族属为避新都之乱,纷纷改姓易名,其中有羞于与王莽同姓者,遂易姓为果氏,以警“因果”之意,世代相传至今。

这一支系的果姓起源于政治动荡时期的避难改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对政治变革的恐慌。改姓为果氏不仅是为了避免迫害,也是对王莽篡权行为的一种抗议和象征性的断绝关系。

古巴子国附庸果氏国

据史籍记载,彝族果氏源出惈惈部落,亦称倮惈人,为战国时期楚国人对其的称谓。惈惈部落所居之地在汉武帝刘彻收夜郎国版定西南以后称为果州,故址在今四川省的阆中、南充一带。果氏族人以果州地名为姓氏,战国时期曾建有果氏国,为古巴子国的附庸。

这一支系的果姓起源于古代民族和地域文化,反映了彝族在西南地区的分布和历史变迁。果氏国的建立和灭亡过程显示了古代民族间的冲突和融合。

清朝初期辽东果氏家族

清朝初期,辽东地区的果氏家族祖籍为明朝时期的山东蓬莱,原姓一说为高氏、展氏或战氏。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年(后金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二年),其先人不堪忍受明朝腐朽统治,遂率族人携所辖军船沿渤海北航抵达辽东,投奔后金政权。清康熙二十二年,果氏天佑军统领松山率水军随富察·萨布素沿黑龙江北征罗刹国,胜利后康熙大帝赐姓为“果”。

这一支系的果姓起源于改姓,反映了清朝初期对汉族将领的封赏和认可。果氏家族通过军功获得赐姓,体现了清朝对汉族士族的重视和融合政策。

满族汉化改姓

满族爱新觉罗氏、果尔吉氏、他塔喇氏和木克得立氏等家族的后裔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称果氏。例如,满族爱新觉罗氏中的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清雍正皇帝为其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其后裔中有称果氏者。

这一支系的果姓起源于满族的汉化过程,反映了清朝对少数民族的汉化政策。通过赐姓和汉化,满族与汉族的融合得到了加强,果姓也成为满族中的一个重要姓氏。

果姓的起源和来历涵盖了多个民族和历史时期,包括妫姓的避难改姓、彝族的地域文化、清朝的赐姓以及满族的汉化改姓。这些不同的起源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动荡和民族融合,也展示了果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果姓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百家姓排名中确实没有进入前一百位。根据2024年的最新统计,果姓在中国大陆的百家姓排名中位列第597位,人口数量约为两万人。

果姓的主要分布地包括:

湖北省天门市:果姓在当地有较为集中的分布,是果姓的重要聚居地之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市也是果姓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果姓族人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以下是果姓的一些历史名人:

果姓的来源_果姓起源_果姓的来历

1. 果琳:明朝弘治年间的贡士,曾任训导。

2. 果希:曾担任河南省济源县丞。

3. 果松山:清朝时期的将领,因作战勇猛,战功卓著,被皇帝亲赏黄马褂,赐御用象牙虎佩刀。

4. 果盛寿:清朝时期的官员,武可杀敌,文能化民,曾任呼兰城镶黄旗佐领。

5. 果考亭:清朝末期的商人,开设了天宝档和杂货铺,富贾卜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