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透过窗棂洒进来,照得人心里也暖洋洋的。街坊邻居们茶余饭后总爱聊些老黄历,尤其是碰上"双春年"这样的特殊年份,关于婚嫁的议论就格外热闹。有人说双春年结婚福气加倍,也有人嘀咕着"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的老话,听得准备办喜事的小两口心里直打鼓。究竟这双春年适不适合结婚呢?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揉碎好好说说。
双春年结婚挺好
其实啊,双春年就是个普通的农历年份,只不过恰巧有两个立春节气而已。就像超市里买一送一的促销,多出来的那个"春"纯粹是历法计算的自然现象。老人们常说"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节",这话听着喜庆,本质上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表姐就是在双春年办的婚礼,现在小日子过得蜜里调油,去年还添了对双胞胎,街坊都说这是沾了双春年的喜气。说到底,婚姻幸福与否,关键还得看两个人怎么经营。
别被老话吓着了
那些"双春年结婚不吉利"的说法,仔细琢磨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一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的传言,我特意查过地方志,发现过去那些战乱饥荒的年景,不管是不是双春年,百姓日子都艰难。现在医学发达、社会安定,哪还能用老皇历套新日子?邻居王婶总念叨"双春不宜婚",结果她闺女去年偷偷领了证,现在婆媳关系比那些挑"黄道吉日"结婚的还融洽。日子是人过出来的,不是黄历定出来的。
关键看感情基础
见过太多挑"完美年份"结婚最后闹离婚的,也见过在所谓"凶年"结婚却白头偕老的。堂哥当初非要等"六十年一遇的好年份",结果等着等着对象都吹了。后来他在大家都不看好的"盲年"遇到真爱,现在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婚姻就像种树,重要的是土壤(感情基础)和养护(相互理解),至于哪天栽的苗,反倒没那么要紧。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哪天都是良辰吉日。
日子要自己过
说到底,结婚是两个人的终身大事,犯不着被那些虚无缥缈的说法牵着鼻子走。我结婚那年既不是双春年也不是什么特别吉利的年份,就是某个普通的周末。现在回想起来,记忆里全是婚礼上他紧张得系错扣子的憨态,哪还记得当年老黄历上写的啥。过日子就像穿鞋,合不合脚自己最清楚。与其纠结年份吉不吉利,不如多想想怎么把平凡的日子过出甜蜜的滋味。毕竟啊,婚姻的幸福密码,从来都攥在当事人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