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有什么风俗习俗?怎么区分风俗和民俗呢?

小编

一、白露的风俗习俗

1. 收清露

白露时节,民间有收清露的习俗。人们认为清露有着养生保健的功效,在古代文人的笔下也多有提及。例如,汉代《孝纬经》中就有“秋分麦入土,白露谷入仓”的说法,同时白露时节的清露被视作养生妙药。

收集清露后,有的会用来煎茶或者酿酒。

2. 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在白露时节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祭祀时,人们会献上供品,如鲜花、水果、糕点等,还会进行歌舞表演等活动,祈求禹王保佑风调雨顺、渔业丰收。

3. 喝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前后采摘的茶叶。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好时期。

此时的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深受老茶客喜爱。

4. 吃龙眼

在福建福州等地,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功效。

白露时节,龙眼正当时,人们认为在这个时候吃龙眼对身体大有裨益。

5. 酿白露米酒

苏南和浙西一带有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白露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制而成,酒色浑浊,口感醇厚。

它是当地白露时节招待客人或者馈赠亲友的佳品。

二、风俗与民俗的区别

1. 概念范围

风俗

风俗侧重于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它更多地强调一种行为模式或者社会风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导向性。例如尊老爱幼是一种社会风俗,它体现了一种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

民俗

民俗的范围更为广泛,它包括民间的风俗习惯、信仰、艺术、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民俗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比如民间的剪纸艺术、春节贴春联等习俗都属于民俗范畴。

2. 侧重点

风俗

更侧重于行为习惯方面,是一种外在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例如某些地区的婚丧嫁娶仪式中的具体礼节步骤等。

民俗

不仅包括外在的行为习惯,还包括与之相关的民间信仰、传说故事等内在的文化因素。例如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背后有纪念屈原的传说故事,这属于民俗内涵的一部分。

3. 传承方式

风俗

风俗往往通过社会教育、家庭传承等方式代代相传。比如礼貌待人的风俗,是从小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耳濡目染形成的。

民俗

白露有什么风俗习俗?怎么区分风俗和民俗呢?

民俗的传承方式更为多样,除了家庭和社会传承外,还与地域、民族等因素密切相关。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在特定的地域和民族群体中传承,并且通过民族节日、祭祀活动等形式得以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