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霜降节气养生要诀 贴秋膘滋阴润肺

小编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变冷,昼夜温差加大。在这个时节,养生尤为重要,尤其是滋阴润肺、防寒保暖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生建议。

注意保暖

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大,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特别是足部和胃部的保暖,以防寒邪入侵。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

保暖是霜降时节养生的基础,尤其是对于体弱者和老年人,适当的保暖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早睡早起

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应秋气之清爽,使肺气得以舒展。建议每晚在21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的调整和恢复,特别是对于提高免疫力和保持精神状态有重要作用。

滋阴润肺

霜降时节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以补充体液,润肺生津。滋阴润燥是霜降时节饮食调养的重点,可以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平补为主

霜降时节宜平补,不宜大补。应选择一些性质温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芡实、板栗、薏米等。平补有助于调养脾胃,增强消化功能,同时避免因过度进补导致的身体不适。

保持心情舒畅

晚秋时节易引发抑郁情绪,应保持心情舒畅,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情志调养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缓解秋燥带来的情绪问题,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

适度运动

霜降时节适合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增强御寒能力。适度的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缓解秋乏,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精神状态。

霜降时节养生的关键在于滋阴润肺、防寒保暖、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和适度运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足够的能量。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冷,进入冬季。以下是一些霜降节气的传统习俗:

1. 吃柿子: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有吃红柿子的习俗。当地人认为,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补筋骨。泉州老人常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2. 赏菊: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期,许多地方会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古人认为菊花是“候时之草”,象征着生命力。

3. 登高远眺:秋季山林空气清新,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以舒畅肺气,又能舒缓心情,陶冶情操。

4. 进补: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是进补的好时机。人们会选择羊肉、兔肉、牛肉等食物进行滋补,以增强体质,抵御寒冷。

5. 拔萝卜:在山东地区,霜降时节有拔萝卜的习俗。农谚有“霜降萝卜,立冬白菜”的说法,认为此时萝卜品质最佳,适合食用。

6. 饮酒赏菊:古人有“霜打菊花开”之说,霜降时节登高赏菊,饮酒作乐,成为一种雅趣。

7. 送芋鬼: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人们用瓦片堆砌成塔,点燃后用热瓦片烫芋头,以驱邪迎祥。

8. 扫墓祭祖:霜降时节也是扫墓祭祖的时候,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进行祭拜,缅怀先人。

在霜降节气,判断身体是否受寒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体温调节失衡

症状:特别怕冷,尤其是手脚冰冷、腹部后背发凉。

原因:中医认为与阳气不足有关,阳气不足则气血运行迟缓,难以抵御外寒。

贫血

症状:手脚冰凉、怕冷,面色苍白。

原因: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热量载体,血红蛋白不足会影响氧气运输和热量分配。

循环系统问题

症状:四肢末端供血不足,产生冰凉感,关节疼痛。

原因: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四肢末端供血不足,产生冰凉感。

自主神经失调

症状:手脚冰凉、怕冷,情绪波动大。

原因: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体温、心率等生理功能,当其失调时,可能出现手脚冰凉、怕冷等症状。

肾功能减退

症状:怕冷,腰膝酸软,下肢易肿胀。

原因:肾为先天之本,主水火,肾阳虚衰,则无以温煦全身。

其他症状

鼻塞流涕:寒邪侵袭,肺气不宣,出现鼻塞、流清鼻涕等症状。

腹痛腹泻: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运化失常,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关节疼痛:寒湿邪气侵袭关节,导致气血凝滞,表现为关节疼痛、酸胀等症状。

霜降节气后,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加大,空气也变得干燥。为了调理身体,可以从饮食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节气养生:霜降节气养生要诀 贴秋膘滋阴润肺

滋阴润燥

食材选择:霜降时节应多食用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材,如银耳、雪梨、百合、莲藕、山药、胡萝卜、鸭肉和枸杞等。这些食材既能补充水分,又可缓解燥热。

食谱推荐:

白果萝卜粥:固肾补肺,止咳平喘,适宜于内热燥咳人群。

山药扁豆桃仁粥:健脾养胃,补肾益气,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劳咳嗽、泄泻便溏等症。

紫薯银耳露:健脾润肺,滋阴安神,适合虚火浮动、夜寐不安或大便干结之人。

适当进补

温补食材:随着气温下降,可以适量食用温性、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生姜、葱、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暖,并促进血液循环。

药膳推荐:在膳食中配合添加麦冬、百合、地黄、玉竹、杏仁、川贝、西洋参等柔润滋养之物,煲汤食用,起到滋养效果。

多食应季蔬果

应季食材:霜降前后正是秋季蔬果的丰收季节,此时应多吃柿子、苹果、梨、橘子、柚子、橙子、石榴、山楂等水果,以及南瓜、红薯、芋头、萝卜等蔬菜。这些食材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帮助身体顺应季节变化。

调理脾胃

温和易消化的食物:霜降时节天气渐凉,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应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糯米、红枣、山药等,避免生冷食物对脾胃的伤害。

适量食用坚果

坚果选择:核桃、杏仁、栗子、花生、松子等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既能提供能量,缓解秋冬干燥,又能增强体质,补充必要的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