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瑶族的两个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讨念拜”和“讨僚皈”。这两个节日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还体现了花瑶族的独特文化和民族精神。以下是对这两个节日的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起源:讨念拜源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当时神宗皇帝派兵数万镇压瑶民,历时三年半,最终攻破设在水洞坪的瑶山主寨“歇官寨”,瑶民死伤甚众。此后,瑶族先祖决定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至十七日在水洞坪举行集会,作为受辱雪耻的纪念。
意义:讨念拜是花瑶族为了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同胞而设立的节日,表达了对先烈的敬仰和对和平的渴望。
节日活动
日期和地点: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至十七日,在虎形山瑶族乡水洞坪村举行。
活动内容:节日期间,花瑶族男女老少盛装打扮,青年男女对歌赛舞,表达对英烈的吊唁。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花瑶呜哇山歌等表演。
现代变迁
文化传承:讨念拜不仅是花瑶文化的重要非遗传承,更是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的好平台。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讨念拜吸引了大量游客,进一步推动了花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经济影响:节日期间的集会和交易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了民宿、餐饮等产业的繁荣。
历史背景
起源:讨僚皈源于元天启元年(1358年),当时花瑶先民因反抗封建朝廷的压迫而四处奔逃,许多老弱妇孺躲在黄瓜、白瓜架下才幸免于难。为了纪念这次事件,花瑶先民定于七月初二至初四举行集会,并命名为“讨僚皈”。
意义:讨僚皈是花瑶族为了纪念历史上的灾难和抗争而设立的节日,体现了花瑶族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节日活动
日期和地点:每年农历七月初二至初四在虎形山瑶族乡茅坳村举行,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举行。
活动内容:节日期间,花瑶族举行祭拜先祖、驱除凶魔和贫穷诅咒、追求幸福安康的活动。还有丰富的民俗表演和贸易活动。
现代变迁
文化传承:讨僚皈不仅是花瑶文化的重要非遗传承,更是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的好平台。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讨僚皈吸引了大量游客,进一步推动了花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经济影响:节日期间的集会和交易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了民宿、餐饮等产业的繁荣。
讨念拜和讨僚皈是花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这两个节日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纪念,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这些节日,花瑶族不仅传承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经济的发展。
花瑶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讨念拜和讨僚皈:
1. 讨念拜:意思是月半所过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这个节日源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神宗皇帝派兵镇压瑶民,瑶民在水洞坪集会纪念受辱雪耻。
2. 讨僚皈:意思是逃脱凶恶的菩萨,每年农历七月初二至初四和七月初八至初十分别举行。这个节日源于元天启元年(1358年),花瑶先民被官兵驱赶追杀,许多老弱妇孺躲在黄瓜、白瓜架下幸免于难,后来定下这个节日以纪念。
讨念拜和讨僚皈是隆回花瑶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这两个节日的详细解析:
历史渊源
讨念拜:源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当时明朝统治者派兵镇压瑶民,瑶民组织起来奋勇抵抗,最终在农历五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集会,以纪念死难瑶民。
讨僚皈:源于元天启元年(1358年),当时花瑶先民被官兵驱赶追杀,许多老弱妇孺躲在黄瓜、白瓜架下逃过一劫,后定在七月初二到初四举行集会纪念。
文化背景
讨念拜:这个节日不仅是花瑶文化重要的非遗传承,更是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的好平台。活动期间,花瑶人会展示挑花、呜哇山歌等传统技艺,吸引众多游客参与。
讨僚皈:这个节日承载着花瑶许多重要历史文化信息,荟萃了花瑶各类民间艺术的精华,如挑花服饰艺术、音乐歌舞艺术等。
花瑶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以花瑶挑花最为著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其独特之处的介绍:
工艺技法:花瑶挑花采用纯棉绣线、土布、麻布为材料,以简单的十字针法为主,一字针法为辅,通过“数纱”工艺在布面上挑绣出精美的图案。
图案设计:挑花图案多以反映花瑶民族当地特有的民俗生活和地域文化为主要取材内容,如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历史故事和人物等,图案构思奇妙,寓意深刻。
文化价值:花瑶挑花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是花瑶民族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反映了花瑶人的审美观念、思想感情和民族心理。
应用场景:挑花技艺广泛应用于花瑶的传统服饰、头饰、腰带、小孩背带和筒裙等,是花瑶女性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承与创新:花瑶挑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应用,开发出文创产品,使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得以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