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是闰年吗闰几月

小编

1993年的那个春天,街边的梧桐树刚抽出嫩芽,人们裹着薄外套在乍暖还寒的风里匆匆行走。老李头坐在胡同口晒太阳时突然嘀咕:"今年二月有29号不?"这个问题像颗小石子,在邻里间激起了一圈涟漪。

答案:不是闰年

其实判断闰年有个特别简单的法子,就像蒸馒头要看火候一样自然。年份能被4整除就是闰年——但这里头藏着个"除非":整百年份得被400整除才算。1993这个数字啊,用除法一扒拉,4除不尽,就像蒸笼里有个馒头没发起来似的,它就是个平年。

那年二月的日历薄得跟张煎饼似的,28天一到就直接翻篇儿。隔壁张婶特意在28号晚上盯着挂钟等午夜,结果新闻联播一结束,电视台照常播起了《渴望》,压根没提闰日这茬。菜市场王大爷的闰年算法更逗,他非说"九三年香港还没回归,按老黄历该闰八月",惹得众人哄笑——其实农历闰月和公历闰年根本是两码事。

不过话说回来,平年也有平年的好。那年出生的孩子不用四年才过一次生日,学校教务排课表也省心。倒是苦了那些2月29日出生的,93年他们只能在28号吹蜡烛,蛋糕店老板还打趣:"您这生日蛋糕啊,跟奥运会似的四年才接个大单。"

1993年是闰年吗闰几月

现在想想挺有意思,当年多少人把"闰"字写得歪歪扭扭。邮局柜台的小黑板写着"今曰营业",有人较真说该写"闰业",其实啊,公历闰年不过是在二月底添一天,既不闰月也不闰时辰。就像老李头家那台总快五分钟的挂钟,时间该怎么走还怎么走。

倒是日历厂那年闹了个笑话。有个临时工把1993年的日历多印了一页二月29日,这批货发到小县城后,还真有人照着"闰日"去领结婚证,结果在民政局闹了个大红脸。这事后来成了街谈巷议的趣闻,比真正的闰年话题还热闹。

如今手机日历自动更新,再没人操心闰年判断。但每次翻到1993年的老照片,看着照片角上"Feb-28"的日期戳,总会想起那个没有多出来的春天。就像人生里某些平凡的日子,正因为它的普通,反而在记忆里显得格外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