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刚泛起鱼肚白,公鸡还没开始打鸣,这个半梦半醒的朦胧时刻,总让人分不清是深夜的延续还是清晨的开端。路灯还亮着,但天边已经透出青灰色,早起的卖豆浆三轮车碾过湿漉漉的柏油路,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这种奇妙的时间缝隙里,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
卯时
古人把这段时间称作卯时,对应现在五点到七点。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叫"卯",其实这和古代衙门上班有关。官员们天不亮就要准备升堂,像兔子(卯在生肖中代表兔)一样早早竖起耳朵开始工作。现在虽然不用点卯了,但这个称呼却像晨露般一直留存下来。
这个时辰总带着特殊的魔力。熬夜的人刚合上电脑,晨练的老人已经拎着太极剑出门。街角早餐铺蒸笼里冒出第一缕白烟,与逐渐褪去的星光交织在一起。有人说这是阴阳交替的时辰——月亮还没完全下班,太阳已经打卡上岗。
记得小时候跟爷爷去赶早市,他总说"卯时的菜最新鲜"。摊贩们挂着煤油灯整理蔬菜,带着泥土味的莴笋、沾着露水的空心菜,在微光中泛着水灵灵的光泽。那时候总嫌起太早,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带着凉意的烟火气反而最让人怀念。
现代人可能更熟悉"凌晨五点"的说法,但知道卯时这个叫法,就像给普通的时间碎片贴上了传统文化的标签。它不像子时那么神秘,也不像午时那么热闹,更像是昼夜之间温柔的过渡带。
下次如果你在这个点醒来,不妨拉开窗帘感受下。晨风会带着夜露的湿润,早班公交的引擎声混着几声鸟鸣,路灯一盏接一盏熄灭。这个被我们忽略的时辰,其实藏着城市最生动的苏醒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