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阳光温柔地穿过新绿的枝桠,空气中飘着槐花的甜香。街角那家老字号糕点铺挂出了"闰月喜饼"的红纸招牌,巷尾王婶家晾晒的鸳鸯被面在微风里轻轻摆动——闰二月的风,裹着些微妙的喜庆劲儿。老人们常说"双春闰月娶媳妇,十全十美过日子",这不,小区里三对新人偏就选了这难得的闰二月办喜事。
闰月有讲究
老黄历翻到闰二月那页,总能看见街坊们凑在一起嘀嘀咕咕。李奶奶戴着老花镜,手指点着日历说:"今年闰月落在春天尾巴上,就像给好日子加了双保险。"这话不假,你看菜市场卖红绸布的摊位前,新娘子们挑布料都比往常仔细三分。理发店张师傅最近接的活儿,十个里有八个是要盘新娘头的,他总念叨:"闰月结婚的人啊,连头发丝都透着吉利。"
喜宴藏智慧
参加了几场闰月婚礼,发现酒席上的菜色暗藏玄机。必有的八宝饭堆得像小山,说是"闰月吃甜,日子黏成片";清蒸鱼必定是两条,取"成双成对"的头。最有趣的是隔壁单元小两口的婚宴,新娘子亲手包的汤圆特意多搓了六个,婆婆笑着解释:"闰月多出来的日子,都得用糯米团子填圆满喽!"
嫁妆添心意
裁缝铺周阿姨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定制的中式嫁衣里层都悄悄多缝个暗袋。"闰月结婚的姑娘,得揣把五谷杂粮。"她边说边往红衣里塞小红布包,"这可是我婆婆传下来的方子,说能镇住多出来的日子。"陪嫁的子孙桶也特别,非得找老师傅用闰年伐的木头打,说是"木头多长一轮纹,福气就多绕三匝"。
日子自己过
不过巷口卖水果的老赵说得实在:"管他闰不闰月,小两口把柴米油盐过出滋味才叫本事。"这话在理,你看三楼那对去年闰二月结婚的小夫妻,阳台上总是晾着成对的袜子,窗台上养着两盆开得一样高的茉莉。有天下雨,看见小两口共撑一把伞去买菜,伞面上还印着当年婚礼的日期——闰二月十八,雨水顺着那个"闰"字往下淌,倒像是老天爷特意给的祝福。
暮色渐浓时,婚庆公司的彩车还在街上转悠,车头的大红喜字映着晚霞。超市老板娘往称盘上放喜糖,顺手又抓了把红枣添进去:"闰月结婚好啊,好比煮粥多添把火,日子熬得更香。"这话飘进晚风里,混着不知谁家飘来的饭菜香,忽然觉得,或许幸福本来就像闰二月——多出来的,都是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