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情绪波动大的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双相情感障碍。网上流传的"双相情感障碍测试表90题免费"版本,成了不少人自我筛查的工具。但面对这些测试,我们该怎么正确看待呢?
测试只是参考
这些免费测试题就像体温计,能提醒你"可能发烧了",但确诊需要专业医生。题目里问的"情绪忽高忽低""睡眠突然减少"等现象,普通人偶尔也会遇到。别因为几道题的结果就给自己贴标签,更别偷偷百度买药吃。
警惕过度焦虑
有个姑娘做完测试后,整天盯着自己的情绪变化,反而把正常的心情起伏放大成"发病征兆"。其实就像天气有晴有雨,人的情绪本来就会波动,关键看是否影响正常生活。如果测试后更焦虑了,不妨先放下手机去散个步。
这些情况要当心
当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谷(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或者莫名亢奋到连续几天不睡觉也不累,同时伴有花钱失控、说话停不下来等表现时,才需要考虑就医。就像感冒发烧到39度必须看医生一样。
医院检查什么样
专业诊断不是只做测试题。医生会像朋友聊天一样,问你的生活状态、睡眠饮食,可能还要抽血查甲状腺功能——因为甲亢也会让人情绪激动。整个过程就像体检,不用紧张。
日常调节方法
即使没确诊,如果常感觉情绪像坐过山车,可以试试"情绪记账本":每天简单记录三件开心的小事。还有规律作息这个老办法,比任何药都管用。周末约朋友打场球,流汗比胡思乱想有用得多。
家人的正确态度
如果身边人测试结果异常,别说"你就是想太多",就像不会对骨折的人说"你忍忍就好"。可以这样说:"最近看你睡得不太好,要不要周末一起去郊游?"陪伴比劝说更有力量。
记住,心理测试和体检报告一样,需要专业人士解读。与其纠结测试结果,不如把注意力放在"今天吃什么水果""晚上看什么电影"这样具体的小事上。真正的心理健康,是既能享受快乐,也允许自己偶尔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