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点到三点是什么时辰

小编

清晨的阳光渐渐褪去,午后的暖意正悄然爬上窗棂。这个时段总让人感到慵懒又惬意——既不是忙碌的早晨,也不是疲惫的傍晚,而是夹在正午与黄昏之间的一段奇妙时光。老人们常说,一天十二个时辰各有脾气,那么当钟表指针划过下午一点到三点这个区间时,天地间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下午一点到三点是什么时辰

答案:未时

这个被称作"未时"的时段,在古人的智慧里对应着生肖中的羊。想象田野间吃饱了的羊群正躲在树荫下反刍,人也该像它们一样稍作休憩。现代人或许觉得这个说法有趣,但细想确有道理:午后一点刚吃完午饭,三点左右又该准备投入工作,中间这两小时就像一天里的缓冲带。

老北京茶馆最懂未时的妙处。跑堂的会在这时给客人续上第二壶高末,茶香混着说书人的醒木声,正是消食提神的好光景。南方人则习惯泡杯龙井,配两块绿豆糕,看天井里的日影慢慢西斜。这些生活细节都在告诉我们,未时不是拼命赶路的时辰,而是让身心喘口气的温柔时刻。

有趣的是,连身体都在印证这个规律。医生朋友常说,下午两三点最容易犯困不是没道理的——消化系统正在全力工作,血液都往胃部集中,大脑自然变得迷迷糊糊。这倒与古人"未时宜静养"的说法不谋而合,可见老祖宗观察生活确实细致。

如今写字楼里的年轻人,虽然不再看日晷认时辰,但保留着未时的古老智慧。聪明的上班族会把重要会议避开这个时段,学生党也知道这时候背书效率最低。有人选择听十分钟轻音乐,有人干脆趴在办公桌上来个"充电小睡",这些都是在用现代方式呼应着未时的养生哲学。

当阳光斜斜地穿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不妨放下手机发会儿呆。未时的珍贵,就在于它提醒我们:生活不是永不停歇的齿轮,而是需要张弛有度的呼吸。就像农谚说的"未时歇一歇,傍晚更有劲",在这两个小时里偷偷给自己充个电,或许才是对待下午最聪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