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不能做什么

小编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空气中飘着甜甜的汤圆香气。这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里,人们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狮,热闹得就像打翻了的糖罐子。不过啊,在这欢天喜地的日子里,有些事儿还真得注意着点——

别吵架

老话说"正月里吵架败一年",元宵节作为春节的压轴戏更得图个吉利。街坊王大爷去年元宵为汤圆馅儿咸甜问题和老伴拌嘴,结果整年家里电器轮流罢工。其实啊,甜汤圆象征生活甜蜜,咸汤圆寓意实实在在,何必争个高低?遇到意见不合时,不如学学庙会里碰撞的行人,笑呵呵道声"借过",这年味儿反而更浓了。

别摔碗

厨房里忙活煮汤圆时可得当心,摔碎碗碟在老人眼里等于"破运"。李婶家小子前年元宵节毛手毛脚打碎青花碗,第二天新买的电动车就栽进了沟里。现在他们家煮汤圆都用防烫手套,案板边还垫着软毛巾。要真不小心失手了,记得赶紧念"碎碎平安",再把碎片用红纸包好,这叫"破灾纳福"。

别借钱

元宵节讲究"财气团圆",这天往外借钱就像把团圆馅儿挖出去一勺。开小超市的张叔有经验:"正月十五来赊账的,我都是请他们吃碗芝麻汤圆,账单过了十六再记。"倒不是小气,你看那满街的花灯都是圆滚滚的,不就图个圆满的好兆头嘛。

别穿素

正月十五满街红灯笼照着,穿一身白就像汤圆里混进了糯米团。小区赵阿姨总提醒年轻人:"至少系条红围巾呀!"去年快递小哥穿着灰外套来送元宵包裹,结果电动车连爆三次胎。现在快递站过节都配红袖套,既应景又保暖,收件人看着也欢喜。

别空锅

煮完汤圆千万别把锅刷得锃亮放着,留点汤底叫"年年有余"。巷口早餐铺的周奶奶每晚都在锅里留三个汤圆,她说这是"留福根"。有次忘了这规矩,第二天磨豆浆的石磨就裂了缝。现在她家不锈钢锅底永远粘着两粒黑芝麻馅儿,生意反倒越来越红火。

别早睡

元宵节不能做什么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元宵节守灯到子时是老规矩。楼上新婚的小夫妻去年早早熄灯,结果整年都在为谁关灯吵架。今年他俩在阳台挂了盏兔子灯,灯影里嗑着瓜子看月亮,倒比看春晚还有滋味。夜市卖灯笼的老汉说:"灯亮着,福气才找得着门儿。"

其实这些讲究说到底,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活智慧。就像煮汤圆要"滚三滚"才不夹生,过节也得照着老理儿才够味儿。现在年轻人虽然觉得这些是迷信,可细想想,不吵架的家庭是不是更和睦?不摔碗的日子是不是少点糟心事?图个头嘛,就像那汤圆皮儿裹着馅儿,把日子过得圆圆满满的才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