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是什么节日什么是下元节

小编

秋意渐浓,落叶纷飞的农历十月十五,街头巷尾偶尔能见到几缕青烟袅袅升起,那是人们悄悄祭奠先人的痕迹——这个被时光冲淡却未曾消失的节日,叫做下元节。

水官解厄日

下元节最早与道教紧密相连。传说这天是"水官大帝"的诞辰,这位神仙专管人间灾厄,会在十月十五这天考察众生善恶,为人们解除困苦。古人认为,人生遇到的坎坷就像水中漩涡,而水官便是那根救命稻草。于是老百姓在这天摆上香案,用新收的稻米做成糍粑,祈求水官抹去灾祸,保佑家宅平安。

丰收谢祖时

秋收冬藏之际,下元节成了天然的感恩节。农人们把金黄的稻谷堆成小山,先舀出最饱满的一斗供在祖宗牌位前。江苏一些地方至今保留着"扎禾秆"的习俗,用稻草扎成宝塔形状,里面塞满丰收的果实。老人们说,这是告诉祖先:"今年没饿着,您老放心。"

寒衣送暖节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什么是下元节

农历十月又称"寒衣月",旧时这天媳妇们会格外忙碌。她们要赶制棉衣,给公婆丈夫添新袄,还要用彩纸剪出衣裳形状烧给逝去的亲人。北京胡同里曾流传这样的歌谣:"十月半,裁棉衫,祖宗不挨冻,子孙不受寒。"如今虽少有人亲手做衣,但给长辈买件保暖内衣的习俗仍在延续。

舌尖上的记忆

"下元三件宝,糍粑芋头糕"——软糯的食物最能温暖渐冷的深秋。福建人家会蒸"下元丸",用花生芝麻做馅,寓意烦恼滚走;客家人则把芋头捣成泥,做成元宝形状的芋饺。最有趣的是湘西的"鬼包子",特意包得皮厚馅少,说是让先人吃得慢些,多在人间留片刻。

被遗忘的浪漫

这个节日曾有过风雅的一面。宋代文人爱在下元夜泛舟,在船头挂起莲花灯,任其顺流而下,称为"照冥"。杭州西湖至今保留着放水灯的传统,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把它当作许愿的机会,在摇曳的烛光里悄悄写下心事。

岁月流转,当下元节的香火渐渐淡去,那些藏在习俗里的温情却从未消散。它可能是你寒夜里给父母拨的一通电话,也可能是咬开热糍粑时嘴角扬起的笑意——原来最朴实的牵挂,本就无需隆重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