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十八兰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活跃在中原大地的一批优秀豫剧女演员,她们在豫剧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毛兰花被誉为十八兰之首。以下将详细介绍豫剧十八兰的成员及其中十八兰之首的相关信息。
毛兰花
毛兰花(1924年-1981年),本名毛正义,小名毛妮,后曾易名毛凤麟,是四十年代誉满艺坛的豫剧“十八兰”之首。她自幼双亲去世,8岁时随舅父讨饭到郑州,后进入周海水办的太乙班学戏,拜太乙班名须生周海水和张同庆为师,习青衣、花旦,宗豫西调,长于悲剧。她的代表剧目有《抱琵琶》、《五凤岭》、《孝妇泪》、《豹头山》、《桃花庵》、《贩马记》、《凌云志》、《霄壤恨》、《女贞花》、《破洪州》、《双孝廉》、《莲花庵》等。
毛兰花以其聪慧的天资和坚韧的性格,在太乙班中脱颖而出,13岁便能独挑大梁,成为豫剧界的一颗新星。她在抗日战争末期的安徽界首演出中,与马金凤、阎立品、徐艳琴一起被誉为河南梆子的“四大名旦”,显示了她在豫剧界的影响力和艺术成就。
崔兰田
崔兰田(1926年-1993年),11岁进入太乙班学戏,宗豫西调,演过须生、小生,擅长老旦,精于青衣。她的唱腔低沉委婉,细腻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擅长塑造悲剧形象。她的代表剧目有《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等。
崔兰田以其独特的唱腔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豫剧界的重要人物。她的艺术风格在豫剧界中独树一帜,尤其是在悲剧角色的塑造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她的代表剧目在豫剧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罗兰梅
罗兰梅(1925年-?),郑州市人,1949年任郑州市人民豫剧团团长,1951年春来漯河在光明舞台演出《西厢记》,她扮演红娘,正演时,飞过来一只屎壳郎,在汽灯下围住“红娘”旋转飞舞,吓得罗兰梅大惊失色跑往后台,台下观众大笑,待将屎壳郎打死,她才又重新演出。她在光明舞台连演数场,特别是她演的反串丑角唐成,令漯河观众为之倾倒。
罗兰梅以其幽默的表演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才华,在豫剧界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她的反串丑角表演尤为出色,展示了她在表演艺术上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毛兰花
毛兰花以其聪慧的天资和坚韧的性格,在太乙班中脱颖而出,13岁便能独挑大梁,成为豫剧界的一颗新星。她在抗日战争末期的安徽界首演出中,与马金凤、阎立品、徐艳琴一起被誉为河南梆子的“四大名旦”,显示了她在豫剧界的影响力和艺术成就。毛兰花以其聪慧的天资和坚韧的性格,在太乙班中脱颖而出,13岁便能独挑大梁,成为豫剧界的一颗新星。她在抗日战争末期的安徽界首演出中,与马金凤、阎立品、徐艳琴一起被誉为河南梆子的“四大名旦”,显示了她在豫剧界的影响力和艺术成就。
毛兰花以其聪慧的天资和坚韧的性格,在太乙班中脱颖而出,13岁便能独挑大梁,成为豫剧界的一颗新星。她在抗日战争末期的安徽界首演出中,与马金凤、阎立品、徐艳琴一起被誉为河南梆子的“四大名旦”,显示了她在豫剧界的影响力和艺术成就。
豫剧十八兰是一批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活跃在中原大地的优秀豫剧女演员,她们在豫剧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毛兰花被誉为十八兰之首,以其聪慧的天资和坚韧的性格,在太乙班中脱颖而出,成为豫剧界的一颗新星。崔兰田和罗兰梅等其他成员也各自在豫剧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豫剧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豫剧十八兰是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期,由豫剧教育家周海水在郑州北郊杜岭村关帝庙创办的豫剧科班“太乙班”培养出的18位优秀豫剧女演员。这些演员以“兰”字排名,故称“十八兰”。以下是部分著名的表演者:
1. 毛兰花:豫剧十八兰之首,1924年出生于长葛县老城镇大赵村,本名毛正义,小名毛妮。她自幼父母双亡,8岁时随舅父讨饭来到郑州,进入周海水戏班学戏。13岁时便能独挑大梁,首演《大祭桩》一鸣惊人,与豫西调著名旦角汤兰香并挂头牌。抗日战争时期,毛兰花在安徽省界首演出,与马金凤、阎立品、徐艳琴一起,被观众誉为河南梆子的“四大名旦”。1948年,毛兰花随丈夫朱振家离开大陆,来到台湾高雄,辗转屏东。1953年,她在台湾组建大鹏豫剧团,任主演兼教师,为豫剧在台湾的传播作出了很大贡献。她于1981年在台湾病逝,享年57岁。
2. 崔兰田:豫剧十八兰之一,1926年出生于曹县东关一个贫苦居民家庭。她自幼天资聪颖,才貌出众,酷爱戏剧。11岁时,说服母亲参加了太乙唱班,拜名师周海水为师,学唱河南梆子。经过刻苦习练,她在14岁时便能独挑大梁,成为豫剧界的著名演员。崔兰田以演旦角为主,她的表演艺术才华和圆润宏亮的唱腔深受观众喜爱。她与毛兰花、罗兰梅、车兰玉、李兰菊并称为“五朵金花”。
3. 罗兰梅:豫剧十八兰之一,1925年出生于郑州市。1949年任郑州市人民豫剧团团长,1951年春来漯河在光明舞台演出《西厢记》,她扮演红娘,令观众大为倾倒。1952年她任新乡市革新豫剧社主演兼社长,并于同年5月率剧社第一次将豫剧带入北京,受到首都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欢迎。她的代表剧目为《二度梅》、《黄梨影》、《卖苗郎》、《唐知县审诰命》等。
4. 车兰玉:豫剧十八兰之一,1928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11岁时参加“太乙班”学艺,师承周海水、贾锁,是豫剧“十八兰”中的著名武旦演员。四十年代即名声大噪,先后在洛阳、西安、铜川、卢氏及河北省肥乡豫剧团搭班演戏。1954年到宜阳县豫剧团,初工武旦、武生,后改青衣、须生。她的代表剧目有《大战十一国》、《黄鹤楼》、《破天门》、《樊梨花征酉》、《桃花庵》、《孙安动本》等。
5. 李兰菊:豫剧十八兰之一,1929年出生于郑州市杜岭村。1944年入西安狮吼剧团,曾在洛阳、宝鸡、酒泉演出。1949年加入香玉剧社,与常香玉轮换演出《大祭桩》、《拷红》等戏。1956年调省豫剧一团任主演。1982年任新乡市戏曲学校校长。她的代表剧目有《拷红》、《大祭桩》等。
6. 范兰荣:豫剧十八兰之一,1937年随父母逃荒到郑州,进入周海水科班学戏。她天资聪颖,学戏认真刻苦,13岁时便能独挑大梁。她的代表剧目有《藏舟》、《五堂会审》、《投衙》、《刘莲征东》、《老征东》、《桃花庵》、《莲花庵》、《抱琵琶》、《刀劈杨凡》、《双官诰》、《大祭桩》、《木莲女征西》等。
7. 汪兰巧:豫剧十八兰之一,上世纪80年代,豫剧界公认的十八兰之一。
8. 郭兰云:豫剧十八兰之一,出生于河南上蔡,代表作品有《桃花庵》、《卖苗郎》、《秦香莲》等。
豫剧十八兰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活跃在豫剧舞台上的18位女演员,她们的代表剧目包括:
1. 《大祭桩》:毛兰花、崔兰田等主演。
2. 《桃花庵》:毛兰花、崔兰田、罗兰梅等主演。
3. 《抱琵琶》:毛兰花主演。
4. 《五凤岭》:毛兰花主演。
5. 《孝妇泪》:毛兰花主演。
6. 《豹头山》:毛兰花主演。
7. 《贩马记》:毛兰花主演。
8. 《凌云志》:毛兰花主演。
9. 《霄壤恨》:毛兰花主演。
10. 《女贞花》:毛兰花主演。
11. 《破洪州》:毛兰花主演。
12. 《双孝廉》:毛兰花主演。
13. 《莲花庵》:毛兰花、崔兰田等主演。
14. 《藏舟》:李兰菊主演。
15. 《白蛇传》:李兰菊主演。
16. 《游龟山》:李兰菊主演。
17. 《老羊山》:李兰菊主演。
18. 《杜十娘》:李兰菊主演。
19. 《吕布与貂蝉》:李兰菊主演。
20. 《秦香莲》:崔兰田、范兰荣等主演。
21. 《东吴报仇》:崔兰田主演。
22. 《刘全进瓜》:崔兰田主演。
23. 《虎符》:周兰凤主演。
24. 《柳毅传书》:周兰凤主演。
25. 《韩信拜帅》:周兰凤主演。
豫剧界有多位艺术家被誉为“豫剧皇后”,其中包括陈素真和常香玉。
陈素真
简介:陈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原名王若瑜,祖籍陕西富平,出生于河南开封。她是豫剧界的第一代女演员,被誉为“豫剧皇后”和“河南梅兰芳”。
艺术成就:陈素真在豫剧祥符调声腔艺术上有深厚的造诣,创立了“陈派”艺术,对豫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代表剧目有《春秋配》、《宇宙锋》、《梵王宫》、《三上轿》等。
常香玉
简介: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她是豫剧“常派”艺术的创始人,享有“豫剧皇后”的美誉。
艺术成就:常香玉的唱腔字正腔圆,韵味醇厚,格调新颖。她的代表剧目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等。她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是一位热心公益、爱国爱民的艺术家。